浙江衢州特殊教育学校:鼓励学生成为“创客”

02.12.2015  09:59

 

初冬时节,浙江衢州特殊教育学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爱心捐助人—— 03届毕业生聂志平。这位拥有两家淘宝网店的年轻老板,决定每年向母校捐赠一定的创业基金,鼓励学弟学妹们成为新一代的“创客”。

前身为衢州市聋哑学校的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承担着衢州地区听障生从幼儿园到中学的一体化教育。据历年的数据统计,428位毕业生中有25%的人成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除了听,我们学生干什么创新创业都不赖。”校长王炳洋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专业课程的“四朵金花

在一般人看来,听障学生能找份工作就不容易了,创新创业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衢州特殊教育学校并不这么认为。过去,学校的毕业生因为沟通交流的障碍,对企业文化制度的认识不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过重。

如果你教一个人如何为他人工作,只能养活他一年;如果你教他如何成为创业者,将能养活他一生。”王炳洋说。

创业创新该怎么教呢?迄今为止,我国只编写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聋校教材,高中教育阶段目前仍只有课程要求而没有固定教材。为了让听障生有一技傍身,学校根据听障生的学习特点和就业习惯,先后开设了细纹刻纸、陶艺、美甲、园艺四大专业课程。这些专业有两大特征,一是对语言交流要求不高,降低了听障生的创业门槛;二是符合衢州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创业能找到出路。

从陶艺、园艺专业中脱颖而出的“绿之缘园艺”学生创业团队,与衢州市三山花卉合作社合作,逐步向市场提供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园林资材销售、DIY创意迷你盆栽等产品服务,现在的年利润已有10万余元。

配套四大课程,学校在校内创建了“580超市”、“极速世界”、“美甲饰界”等创业实战项目,七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学期通过自由组团、公开竞聘的方式,成为校内某个创业基地的“小老板”。

校外基地的“实战空间

在衢州市区讲舍街,有一家新开的店,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店面装修很“文艺”,橱窗里摆放着精致的陶艺作品,墙上挂着细纹刻纸。与其他商店不同的是,这里是学校为孩子们打造的“创业就业培训基地”。

目前,基地里共有3名学生,负责美甲的是汪亚君和祝人莉,负责陶艺的是徐卫华。“他们虽然是聋哑人,但技术过硬,服务细心,真的很棒!”来往顾客大都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我很喜欢在这里工作,这里环境很好,工作也很舒心。”祝人莉比着手语“”道,她觉得自己就和正常人一样,能创造价值,融入社会。

徐卫华告诉记者,他之前在学校里刻纸、制陶,只需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到了这里后必须学会跟正常人沟通。

基地的负责人郑水珍认为,之前听障生从学校毕业后,融入社会要较长的一段时间。“组建这个基地,就是让学生在凭借一技之长生存的同时,学会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往。

据了解,该基地除了安排本校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外,还会为社会上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培训的机会。

创业人生的“私人订制

和老师,衢州市区有家单位叫我去上班,你说我可以去吗?”“和老师,你帮我看看这个合同还需要修改吗?”每天晚上,负责职业指导的和老师都要在QQ群中忙着解答毕业生们五花八门的问题。

尽管这些学生已经毕业了,但学校会继续跟踪他们的创业生涯,提升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规划能力,而且要做到一人一案。”和老师说。

据了解,从2006年起,学校就建立了毕业生成长问询追踪辅导制度,时刻关注毕业生的创业动态。对有自主创业意向的毕业生,学校会组织教师团队送教上门,尽一切努力帮助他们达成心愿。

龙游县模环乡琚家村的毛晓浪毕业后进了一家木雕厂,深耕了8年多时间掌握了娴熟的雕刻技术。一直关注他发展的班主任毛淑珍见机建议他回家乡创业。2010年,毛晓浪和妻子创办了“龙亚木雕工作室”。但是,要让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对夫妻俩来说,是个难题。王炳洋得知后,带领专业教师去工作室出谋划策。现如今,他的产品已远销国内外。

此外,学校还为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创业建立了“回炉”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出长期培训(三年学制)、中期培训(一年学制)和短期培训(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相结合的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格局。

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1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