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衡水“错金银”技艺:当金银遇见玉璧

27.07.2022  09:26


王涛在拔银丝,让银丝更细。 尚长治 摄

王涛在查看创作好的茶壶。 尚长治 摄

王涛创作的《金镶玉鼻烟壶》《龙头带扣》等作品。 尚长治 摄

王涛创作的《金镶玉鼻烟壶》。 尚长治 摄

  盛夏时节,走进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错金银”工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涛的工作室,他正在伏案工作。

  “错金银”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汉代达到顶峰,清代“金镶玉”将“错金银”工艺又推向一个顶峰。错,金涂也,即把金银涂画于器物上的意思,通过在器物表面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鏊处槽沟,将金银丝(片)制成纹式及图案嵌入其中。

  “错金”工艺需经选材、打压、开槽、镶嵌、打磨、抛光6道大工序,尤其是在玉器上开槽,要求粗细一致,极为精准,否则无法镶嵌。经过几十道抛光,上千次敲打,才能使不到0.5毫米的金银丝与玉璧不借助粘合剂而融合在一起,达到严丝合缝、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2019年,“错金银”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邢璐 崔志平)

编辑:【梁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