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整合资金项目推动产业脱贫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李静 河北日报记者陈凤来)6月7日,笔者在阜城县古城村看到,喷灌设施正在进行喷灌,数百亩黄桃树生机勃勃。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勇说,去年该村曾经一度因扶贫资金不足而影响脱贫,通过整合农业开发项目资金,衡水市将这个村纳入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投入160多万元,修了水泥路,安装了喷灌设施,原来需要5眼机井、7天时间才能浇完的地,现在14个小时就能浇完。“有了项目帮扶,到今年年底村里78户贫困户将全部脱贫。”李勇说。
古城村只是衡水市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个缩影。衡水市位于黑龙港流域,盐碱地多、生产条件差,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成为脱贫绕不开的话题。为此该市立足实际,发挥两个开发的统筹效应,将原来两套班子整合为市扶贫和农发办一套人马,在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项目规划、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和产业带动等方面统筹谋划、统筹安排、统筹实施,使“两大开发”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该市首先对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侧重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扶贫开发项目依靠项目优势侧重开展设施蔬菜大棚和种苗培育,促进高效农业规模连片种植。尽管侧重点不同,但脱贫攻坚目标一致,该市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扶贫资金捆绑使用,发挥资金服务贫困农民的最大效应。两类项目整合后,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共同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和合作组织建设,整合了资源,避免了重复投入,解决了贫困户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衔接问题,打通了农户脱贫致富的“绿色通道”,使“两大开发”的互补效应立时显现。笔者了解到,近年来,衡水市已整合两类项目205个,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2.8亿元。
脱贫攻坚关键是产业帮扶,该市将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与扶贫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对自我发展能力较强的贫困户,采取资金到户,统筹扶持,自建自营方式。对没有自建能力的贫困农户,由农业产业化项目与扶贫龙头企业以奖补资金入股,实行入股分红方式。对贫困农户家中有闲散劳力的,在奖补资金入股分红的同时,签订帮扶协议,进入项目区打工,稳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该市先后涌现了“武强和谐富民奶牛专业合作社+农户”“景县津龙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农户”“饶阳县春阳瓜菜果品交易市场服务有限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去年以来,该市农业综合开发涉及贫困县项目达33个,项目总投资1.29亿元,贫困农户人均增收1044元。
“两大开发”相结合,整合了资金、项目、产业,使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方案主动对接脱贫攻坚战略,将农发项目优先安排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贫困村、贫困户,促进了脱贫攻坚顺利开展。目前,衡水市农发项目区80%涉及贫困村和贫困户。两年来新增灌溉面积15.25万亩,项目区人均纯收入增加592元,直接带动贫困农民70928人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