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提前一年实现“一人一亩林”奋斗目标

01.04.2015  16:33
  “十二五”期间,衡水市站在全市林业大发展、生态大振兴的高度,提出了全市到“十二五”末实现“一人一亩林”的建设目标。几年来,该市通过高位推动、科学规划、创新机制、突出重点、优化模式、强化督导等举措,全市年均造林20万亩以上,占省下达年度任务的200%以上。截至2014年底,该市造林绿化总面积达到461万亩,基本形成了以城镇、乡村绿化为基点,道路、河渠绿化为主脉,衡水湖区域绿化、林业园区建设为主体,点、线、面相结合的较为完备的平原林业生态体系,提前一年实现了“一人一亩林”奋斗目标。省委副书记赵勇同志对此作出肯定性批示:印发各市、县学习,衡水最宝贵的经验是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一、转变观念,高位推动。衡水市始终将造林绿化作为提升城乡面貌、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地下水超采的有效抓手,与全市重点项目拉练、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年度考核成绩直接挂钩,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动员会、调度会、观摩会,大力度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二、科学规划,周密部署。衡水市坚持将规划作为造林绿化的龙头来抓,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到“十二五”末实现“一人一亩林”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重点,分解造林任务,落实责任目标。将造林规划与国土整治、区域开发和城乡建设相结合,先后开展了衡水市主城区空白地摸底、衡水湖宜林地摸底、衡水湖森林公园实地勘测等多次调查摸底活动,先后制定下发了《衡水市2013-2015年造林绿化实施方案》、《改善生态环境做好通道和环湖造林绿化工作推进方案》、《衡水市林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等10余个专项性文件,解决了树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2014年春季,组织全市林业部门按照单侧林带宽度不低于100米的标准,采取GPS定位方式,逐乡镇、逐路段摸清了17条省级以上主干道绿化任务,制图造表、细化责任。秋冬季,严格按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林业项目要求,提前完成了造林小班确定、方案设计编制等准备工作,为迅速打响秋冬季造林绿化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机制,多元投入。衡水市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以市场运作为动力,创新了林业产权、林业经营、林业投入三种造林机制,造林绿化实现了零散种植、分户经营向规模种植、集约经营的转变。一是创新林业产权机制。按照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原则,通过土地入股、承包租赁、互调互换、机动地补偿等土地流转形式,2013年冬季以来,全市集中落实绿化用地30余万亩,为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造林打下基础。二是创新林业经营机制。打破零散种植、分户经营的传统模式,积极培育林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规模造林。2014年,全市90%以上规模造林由新型经营主体实施。三是建立多元化林业投入机制。以政府小投入带动社会大资本,吸引工商资本参与植树造林。2012年和2013年,市财政分别划拨2100万元、2500万元专项资金对通道绿化和林业园区建设进行补贴。2014年,市财政预算安排2500万元用于造林绿化,各县级财政安排造林资金共计1.9亿元,吸引和撬动社会资金14.6亿元。   四、突出重点,打造精品。衡水市强力推进主干道路绿化、林业园区建设、衡水湖区域绿化、超采治理林业项目、城市乡村绿化五大精品工程。一是主干道路绿化按照单侧绿化林带不低于100米的标准,完成3条高速、2条国道、12条省道绿化工程,绿化总里程660公里,植树20万亩,部分路段单侧林带宽度达到150-200米,远超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林业园区建设按照功能区定位,以城市周边、道路沿线为重点,采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合理流转土地,进行生态补偿等措施,开展森林公园、林业观光园、林业示范园等林业园区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千亩以上林业园区116个、总面积26.5万亩。三是在衡水湖周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衡水湖森林公园、冀州小寨森林公园、枣强肖张海棠园等近10个规模超万亩的林业生态观光项目,以及马拉松广场、湿地公园等10余个超千亩的主题公园。四是以“节水、压采”为目的,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注重实效的原则,高标准完成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还林工程9万亩,预计项目区每亩可平均节水190立方米,年节水总计1767万立方米。五是在主城区谋划实施了“一环三线九路十园”绿化美化行动,打造了滏阳河十里景观长廊、百个省级园林社区、万亩退耕还林景观等一批亮点工程。以省市确定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为重点,强力推进乡镇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五、优化模式,提高效益。衡水市通过优化大户承包、集约经营,共同开发、合作经营,土地入股、保底分成,企业投资、高效管理等16种营造林模式,植树造林规模化程度显著提升,2013年冬季以来,规模化造林占总造林面积的70%以上;树种多样化明显改善,白蜡、法桐、栾树等园林景观树种栽植率达到60%以上;林地综合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效益较好的造林地块亩产值预计能达到1万元以上。其中,优选5类造林模式作为主推方向。一是大户承包模式。由单个或多个造林大户承包、流转土地,集中、集约开展林业建设,充分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合作经营模式。由集体或个人牵头,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土地入股、共同经营、比例分成,有效提高了抗市场风险能力。三是企业投资模式。由工商企业全资建设,开展林业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提高了规模化程度和科技化含量。四是集中反租模式。由政府集中反租农民土地,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承包,全市省级以上主干道路百米绿化工程主要采取这种模式。五是机构管理模式。由政府设立单独机构,统筹开展重点造林工程。冀州市设立“冀州市衡水湖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衡水湖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开发、保护、利用的统一管理。   六、强化督查,严明奖惩。为确保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衡水市组织“两办”督查室、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和市林业局,制定了多部门联动的督导检查、核查验收机制。一是明确责任。把造林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做到任务分解到地块、到路段,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头,形成各级共抓、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二是搞好督查。采取明察暗访、实地勘察、造林核查、进度通报等方式,定期督导检查造林工作。采取GPS定位办法,逐村逐块核查造林面积和工作进度。对各县市区和责任单位的造林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在衡水日报、衡水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公布。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市、县、乡三级林业技术人员深入造林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严把苗木、栽植、浇水、管护等各个环节,提高造林质量。推广应用“三优栽培”、“矮化密植”、“林经间作”、“林苗一体化生产”等先进管理模式,提高林果产值和林地综合效益。四是严格考核。把造林绿化作为年底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项目建设、县城建设一起观摩评比,进行综合排队、公布结果,各级各部门层层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比优争先、相互促进。 2014年秋冬季,市委书记李谦继春季,采取逐县实地检查督导造林绿化工作后,于12月2日至3日,又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利用两天的时间,集中、逐县观摩调度各县市区造林绿化工作,高位推动力度之大创历史先河。市长杨慧亲自召开秋冬季造林绿化动员会议,强调“要及早谋划、不等不靠,迅速打响秋冬季造林绿化攻坚战”。造林期间,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组织近20次调研活动,检查调度造林绿化工作。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组织发动,通过领导督办、诫勉谈话等多种形式强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