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 衡水创新经营模式提前一年实现一人一亩林

17.10.2014  12:18

衡水市通过土地入股、承包租赁与新兴产业结合等多种方式,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取得事半功倍的造林效果,提前一年实现了“一人一亩林”的目标,一个较为完备的平原森林生态体系已经呈现。

在枣强县东张行村的密植梨园里,工人们正在给今年新栽的梨树培土除草。

梨园项目负责人张国栋:我们一期总投资大约4600万,主要是种植了5个品种,计划在几年内在发展流转土地几千亩。

造林绿化需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让农民群体成为实践者和受益者尤为重要,而两者之间的连接纽带就是林果结合,让森林在产生生态效益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衡水市通过土地入股、承包租赁等形式,集中落实绿化用地20多万亩,在形成林业园区的同时,又培育了林业新型经营主体。

枣强县副县长李红星:帮助企业签订一系列的土地流转合同,规范流转行为,服务企业,群众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亩地1000元的租金收入。还可以到企业打工,每年获得万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除了林业园区,道路两侧的绿化也是衡水绿化的重点之一。今年投资大广高速饶阳段部分绿化工程的新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遇到了这样的麻烦。

经理邵江波: 1000多亩地涉及到400多户农户,如果说是一个个的去做工作,公司没有时间再说也很困难。

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衡水市采取政府统一租赁的形式,将农户的土地集中后再出租给企业,这样一来,公司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

饶阳县林业局局长冀英武:这个效果就是跟往年不一样,现在大伙拿着这个很当事,下一步还要搞林下养殖,综合开发。

衡水市还把生态体系建设与新兴产业成长有机结合,向流通和加工领域延伸,形成一条增值空间较大的全新产业链。目前,全市从事苗木生产交易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已达430个,总资产近9千万元。新的经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全市绿化的速度和质量,目前全市443万人口,而造林总面积已经达到455万亩,提前一年完成了一人一亩林的目标。(河北电台记者王美中、衡水电台记者马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