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产业转型之路:新兴产业扎根中小城市

08.06.2014  15:07

    中新网 衡水 6月8日电(崔志平 崔涛 高红超)“选择将机器人项目落户衡水,主要是看中了这里土地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好。”张中满说。

    张中满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他正在衡水投资一个工业机器人项目,目前已经投入7.5亿元。

    衡水市是河北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的“1+9+3”计划京南区。交通便利,多条铁路途经衡水,被社会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

    像张中满一样,来衡水投资新兴产业项目的商人越来越多。据衡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科科长王保华介绍,虽然衡水市的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新兴产业也开始青睐像衡水一样的中小城市,而原有的特色产业也在进行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扎根发芽

    2013年9月,张中满的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高端成套设备项目在衡水市枣强工业园区内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投入生产。

    张中满表示自己很看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前景。他曾经到过深圳、宁波、南京等地考察应用于空调制造的自动化设备,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很大。

    据张中满介绍,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有关专家预测,根据发达国家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历程和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趋势,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容量约达二十万台套。

    提及将工业机器人项目落户衡水的缘由,张中满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与多地谈合作,其中衡水市当地政府对他的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给予的政策扶持力度也大,因此,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项目便签约成功。

    “衡水是一个农业大市,产业结构总体呈低端化发展。”王保华告诉记者,多年来,不但衡水市的传统产业链条短,质量效益不高,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也比较滞后。

    王保华曾长期在衡水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作,在他的印象中,2000年以前,衡水过亿元的项目只有2个,然而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过亿元的项目已经有300多个,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

    如今在衡水,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相继落地,投资100亿元的华德新型清洁环保金属板、投资40亿元的泰华伟业机器人产业园、投资15亿元的中恒太阳能光热发电装备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产业主体,改变着衡水的经济结构。

    据介绍,2013年,衡水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8.5亿元,同比增长18.5%,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4%,较2012年底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