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制契合开放发展理念
今天,住建部新闻发言人指出,要正确理解“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引导舆论回归中央决策的本意,这是公共权力部门及时回应公众利益关切的举措,值得点赞。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新建住宅小区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寥寥数语,被网民们从洋洋洒洒的《意见》中抽取出来,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一时间,有人纠结“自家小区围墙会不会被拆”,有人害怕楼下汽车多了变吵闹,还有人担心住宅不再安全。
应当说,这些疑虑是正常的,街区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习惯于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市民在小区内突然间要面对纵横交错的马路,恍如隔世,担心是自然的。关键是有关部门对政策走向的解读要及时到位,帮助人民群众解疑释惑,认识到街区制的优越性,住建部及时回应公众利益诉求,进行情绪安抚,驱散人们心头的迷雾,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
街区制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上建设房子,且不设围墙,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而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影响了路网的布局,形成了“丁字路”、“断头路”,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出行。
街区制是对世界城市规划经验的总结,也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眼下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引入街区制,是顺应社会发展,契合开放发展的理念。
道路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里的大街小巷就如同人体血管一样,一路畅通才能保证城市正常运转,一旦拥堵,就会造成机体不适与不良反应。而眼下城市里规模庞大的小区和一些高楼深院成了城市道路的“拦路虎”,不仅市民出行不便,还阻滞南来北往、东奔西跑的车流,导致交通堵塞,影响城市正常运转。
推广街区制,开放封闭的小区和机关大院,可对有限的道路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形成城市交通合理便捷的路网,方便市民出行,畅通车辆往来,让城市“血管”流畅。
《意见》的宗旨是为解决过去城市发展中的矛盾和治理“城市病”开出药方,一方面要弄清楚文件的本意,另一方面要避免误读政策。
推广街区制并不意味着立马搞“拆墙运动”,且不说《意见》从发布到贯彻执行还有一个时间差,即便是正式开始执行,也是有“逐步”的过程,并非一哄而上。
至于不少人质疑,小区道路、绿地、花园等公摊面积,自己是花了钱的,不能说开放就开放,有此担忧倒是好事,说明大众在关注公共财产权利。但担忧也有些过度,因为目前出台的文件只是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方向性、指导性的要求,具体执行需要结合实际细化政策。时间也会慢慢消化公众的疑虑。
住建部发言人已明确表态,实施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的城市,都会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考虑到各种利益关系,依法依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和居民的诉求,切实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网民热议街区街也说明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住建部以先进的街区制发展理念引导人民群众,而广大老百姓也需正确全面地理解每一项改革政策。街区制的推广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这样接地气的与时俱进才能更顺乎民心,让美丽城市梦惠及广大市民。(蔡恩泽)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