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河北 精彩故事】温如意“变脸”记

29.01.2015  23:35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赵晓清 刘剑英

温如意,邯郸市峰峰矿区一社村农民。这个朴实的汉子被许多人认为会“变脸”,十几年间,从“黑脸”到“白脸”再到“黑脸”,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创业路。

最初说温如意是“黑脸”,缘于他曾经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煤老板。2000年,煤炭市场一片低迷,峰峰矿区一社村的村办煤矿对外承包经营,结果三四个月无人问津。最后,村干部温如意出手,承包下这座因管理不善濒临倒闭的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后来成了邯郸市的整改示范矿。

温如意由“黑脸”变“白脸”,则是在2004年底。他兴建的峰峰众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个人事业重心由煤炭转向煤焦油、粗苯等煤炭深加工产品,短短几年间公司总资产达到2亿元,安排就业300余人。“承包的村办煤矿按政策关闭了,不再天天往矿上跑了,脸自然也就白多了”。温如意坦言,这是他的第一次事业转型。

老温的‘白脸’又变‘黑’了。”这是近两三年,很多熟人见到温如意后做出的判断。原来,2012年,在众多同行仍围着煤炭“打转”时,温如意独辟蹊径,成立河北众怡农业开发公司,把大部分身家陆续投入到石鼓山5万余亩荒山荒坡的绿化上,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脸自然白不了。

现在我的主业就是种树。”虽然说着轻松,可在温如意心里,他的这次转型绝非种树这么简单,因为他要“还一笔账”。

石鼓山属太行山余脉,紧邻温如意的老家一社村,是座光秃秃的石头山。前些年,山上小煤矿、采石场众多,山体被破坏严重。如今在众怡公司项目区内,小煤矿和采石场废址有五六处,采煤沉陷区占总面积的2/3,最长的一道裂缝蜿蜒上千米,最宽处达4米。

我们这一代靠开采资源挣了钱,不能把这笔生态账留给子孙还。”温如意给众怡公司设计的发展路径是,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修复,绿化荒山,发展现代农业,力求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多赢。

5万余亩荒山荒坡涉及李庄、义张庄两个村的近千农户,土地流转十分顺利,因为在许多农民看来,这些荒山荒坡基本闲置,有人出钱承包,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