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赶考行】辞掉工作回农村 搞起特色种植

10.06.2014  11:00

        今年26岁的武晓兵2008年大学毕业后在邢台市做汽车销售,还买了房。然而跳出农村的他,三年前辞掉工作,又回到老家隆尧县任村,承包土地搞起特色种植,建成一个千亩生态园。

 

        走进武晓兵位于任村村北的泽阳园,翠绿的竹柳、碧玉杨,金黄的金叶榆,浅紫色的紫荆,鲜红的中华太阳李,蓝色的蓝冰柏,仿佛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世外桃源。

 

        武晓兵:这些彩色苗木大部分都是从南方引进的,有40余种,大概有500多万株。比普通的农作物高出4倍到5倍的利润。


        而位于园子深处的养殖场,又是一个热闹的动物世界。牛、羊、猪、鸡、鸭、鹅、鸵鸟等几百头畜禽分别养在不同的区域,鸣叫声此起彼伏。


        现在武晓兵承包的土地已经达到了1000亩,其中800多亩种上了各种观赏苗木,100多亩种上了水果玉米、五彩红薯等特色农产品,40多亩用来养殖,还有一个用于垂钓的鱼塘,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循环环保的生态园,“咱们种的玉米秸秆是牛天然的饲草,牛粪便、尿液,通过沼气以后肥田。林下散养的鸡、猪都是食草性的,它在林子里跑的时候,又提高它本身的品质,鸡粪又肥田。


        武晓兵的生态农业搞得有声有色,而在大学里他学的是汽车营销,毕业后从事的是汽车销售,还在邢台市买了房,那他又为什么搞起了农业呢?,“2010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发现农民种地,一年一亩地合一两千块钱。想起来原来看过报道,山东种特色苗木,效益都是比较高的。萌生这个念头,想回来,种点经济价值高的,把土地利用率提高一下。


        2011年4月,武晓兵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掉邢台市安稳的工作,拿出全部积蓄,又向父母、亲戚借了点钱,回到老家租下179亩地,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热恋了多年的女友甚至为这事和他分了手,乡亲们一开始也都不理解,说风凉话的多,等着看笑话的多。

 

        村民赵中奇:胡闹哩,这么大片地不种庄稼种树。老百姓靠地吃饭哩,你种树,树能吃啊?


        漫天荒地里,武晓兵每天和雇的工人们一起风里土里摸爬滚打。饿了,自己泡方便面;困了,只能睡在车里,“风一刮呼呼的,别说睁眼了,呼吸都困难当时,身上就没断过土。


        和农业一天交道也没打过,一点经验也没有,经历的失败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我引进了红豆杉,相当贵呀。一个是管理经验,再一个技术没有掌握好,花了有两万多块钱,三天死完了,心疼,着急。


        历经千辛万苦种下了树,武晓兵又四处跑着找销路,网上发帖子,电话里做广告。2012年底,第一批苗木卖出去,卖上了好价钱,乡亲们服气了。

 

        去年和今年,不少乡亲像武晓兵一样,也学着种起了苗木、搞起了养殖,向高效农业转型。赵中奇也种了10亩国槐,“一亩一年收入五六千块钱,省工省力又挣钱,为啥不学呀?


        任村党支部书记张来平:原来这个村纯属是农业村,收入是很微薄的。有他的带动,苗木成方连片,生活条件明显提高。


        还有200多户村民把土地流转给武晓兵,一亩地一年租金1000元,不种地了到农场里来上班,一个月又能挣1000多块钱。

 

        村民杨丽珍:都合算。第一个他发展,第二个咱也合算。在武经理这手下做个活,有一份收入,守着个家,又近。


        现在武晓兵又琢磨着发展垂钓、采摘、乡村旅游、农家乐宾馆等多种经营,把路子走得再宽一些,“争取成为第一家农业上市公司。预计到2025年,公司规模扩大到万亩左右,带动农户2000余户,带动农民增收一户一年增收20000块钱。(河北电台记者杜岩卿、邢台电台记者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