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从严管档”要靠阳光普照

27.02.2015  13:43

    近年来,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目前,根据全国统一安排,各级组织部门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明确将干部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家庭主要成员等作为审核重点。(2月26日 《新京报》)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档案就是干部个人信息的“记录仪”,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公道正派的选拔干部的“砝码”。然而,现实中通过篡改档案上位的事,却屡见不鲜。比如,原鹰潭团市委书记徐楷通过“洗档”,8年时间,8个岗位,横跨两省5地,甚至还戴上了省政协委员的光环;轰动一时的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在干部职数固定的条件下,“三假干部”上位,必然会让一些德才兼备者待岗。长此以往,必然破坏一个地方选人用人的风气,影响干部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因此,在档案管理上,中央一直是三令五申、屡次强调。但遗憾的是,从年龄、履历乃至身份“整容”,却屡禁不止,甚至存在多次修改、边升边改的现象。

    为何干部档案造假屡禁不止?首先是造假风险畸低。纵观近年惩处的“三假干部”不难发现,造假几乎都是党纪处理,更轻的则可能仅仅是政治前途暂时遇阻。试想,一旦成功就会鲜衣怒马、官位加身,而即使被查,也不会伤及根本,怎能不会有人铤而走险?其次是因为干部档案管理混乱。由于没有实现电子化和备案制度,造成很多地区“满屋子数千份干部档案其实就一人管,只要疏通管档案的干部就能洗档”。更重要的是,有人在幕后策划。以徐楷为例,其档案造假可谓是漏洞百出。可为何依然能实现仕途三级跳?无非是背后有“导演”罩着,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因此,“从严管档”要做到阳光普照。一方面要让档案管理照的进阳光。干部之所以想出造假捷径,无非是干部档案不公开所致。试想,干部的年龄、学历、入党时间都在一定程度上公示,还有造假的空间么?因此,有关方面必须改变人事档案的“黑箱”化管理模式,扩大干部基本信息的公开化。另一方面,要做到权力的阳光。无须讳言,许多干部档案造假,是在确认升职情况下的“临门一脚”。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买官跑官等问题绝迹,才能管住档案造假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