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专家”吴灏:创新,灵感就在生活

27.11.2015  12:04

本报记者 祁鹏娜/文 张晓峰/图

感言“十二五

这五年,我与工作室的同事一起努力,出了一些科技创新成果,解决了不少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有些技术革新还改变了几十年传统的工作方法。我们也荣获了不少荣誉,但我觉得最大的荣誉还是一线人员的认可,创新技术和成果一线员工能乐意用、抢着用,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事。

寄语“十三五

我和同事们还会继续努力研发新的装备和工具,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和改善一线员工的工作环境做出努力。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工作室,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让创新工作室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

吴灏(中)在与同事们一起进行新型工具的研究。

十二五”即将走过。五年,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小小片段,却注定会被历史铭记。回眸“十二五”,激情与喜悦相拥,耕耘与收获同在……这五年,伴着城市发展的节拍,每个人都为心底的那个小梦想而努力着、奋斗着,正是这些小小的、多彩的梦,汇聚成我们的城市梦、中国梦。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回眸十二五 我和城市这五年”系列报道,讲述普通人物的平凡故事,感受他们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物名片:

吴灏,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员工,“吴灏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高级技师,河北省能工巧匠,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过去五年,对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吴灏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吴灏来说,是一个收获颇丰的时期。这期间,他先后荣获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国网河北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工作室坚持“人人关注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乐于创新”的工作理念,突破了许多技术瓶颈,目前,工作室形成60余项创新成果。

创新未必都是“高科技”,实用最重要

11月23日,在吴灏创新工作室里,他详细地介绍了几种新型工具,“多功能感应式报警围栏”、“无线安全电控箱”、“安全电源箱”、“有载分接开关分离角试验箱”、“避雷器带电测试试验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容性设备带电监测试验切换装置”……“这些创新成果,虽然有的不具备‘高科技’,但都非常实用,很接地气。”吴灏说。

据介绍,吴灏的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6月,主要从事开展电网设备电气试验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目前,工作室有骨干成员10名,已有3人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称号,6人获得河北省电力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称号。

吴灏说,他在电力生产一线拼搏了二十多年,曾多次诊断出现场设备的重大隐患,并参与多项重大课题攻关。之前,他就是自己琢磨搞点创新。后来,在单位的鼓励和支持下,成立了工作室,他更是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创新上,解决了一大批生产工作中的难题,获得了累累硕果。

完成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任务,机遇在创新、潜力在创新、动力也在创新。“在国家、省市鼓励创新的背景下,单位对职工创新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吴灏说,2012年,他们的创新工作室成为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命名的首批省公司级创新工作室,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人人关注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乐于创新”是吴灏创新工作室的工作理念,凭借工作室的平台,他们先后形成60多项创新成果。“2011年,研发了程控式变压器集成试验台、多功能绝缘绕线轴;2012年,研发了变压器高压试验集成车、多功能感应式报警围栏;2013年,研发了变压器智能分析试验台、全自动超声波洗瓶机;2014年,研发了自动调档换相型直阻仪;2015年,研发了高压泄漏电流无线直测仪……创新成果很多,基本都是与我们工作相关的,我们就想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来提升服务质量。”吴灏说。

生活中的点滴,就是创新的源泉

从事电气试验这些年,我干的也是‘医生’的活儿,不过诊断的都是电气设备。”吴灏说,他的很多创新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

在吴灏创新工作室,一台类似全自动洗衣机的设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台设备叫超声波洗瓶机,这也是生活中的经历给我带来的创新灵感。”吴灏说,变压器油相当于变压器的血液,作为电力“医生”,化验油样,就成了了解电气设备运行情况是否正常的关键所在。这样就会用到大量油样瓶,而清洗油样瓶便成了一项繁琐的工作。因为清洗油样瓶需要经过7个步骤、8个人合作完成,而且平均一个星期就要清洗100多个油样瓶,导致每天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都用在洗瓶子上。“2012年,省电力公司按照国网公司要求开展体系建设,将200余座原来由县供电公司管理的变电站上划给石家庄供电公司管理,这样,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工作量就大大增加。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一线人员的劳动强度,吴灏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一天,他陪妻子去清洗眼镜,发现眼镜店员工将眼镜放到一个机器里,不到一分钟就自动清洗干净了,而且连眼镜缝隙都清洗得特别干净。“我当时很兴奋,赶紧问店员使用的什么机器,原理是什么,能借我看看吗?这一问倒把店员问懵了。”吴灏笑着说:“我只是想到了将此原理运用到油化验清洗油样瓶中。”想法有了,吴灏赶紧跟工作室的其他成员着手研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两年的研发、改造,2013年7月,“全自动超声波洗瓶机”终于研制成功。吴灏说:“一经应用,就深受职工欢迎,现在一个人一个半小时就能清洗100多个油样瓶,是过去人工清洗效率的12倍,同时还有效避免了人员烫伤、触电、洗涤液腐蚀,大大提高了洗涤工作的安全性。使用后,也保证了油样瓶的洗涤质量,油化验分析的错判、漏判的概率也随之降低。

全自动超声波洗瓶机”的清洗原理借鉴的是眼镜店超声波眼镜清洗器的原理,操作则是借用了全自动洗衣机的操作原理。“我们这个触摸操控屏,是不是有点像家里用的全自动洗衣机上的操控屏?这个设计灵感就是源于洗衣机,洗衣服时,只要将时间、水量设定好就不用管了。”吴灏介绍说,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为超声波洗瓶机加装了全自动操控台,其中预热温度、喷射时间、自来水喷水次数、蒸馏水清洗时间的设定都是经过反复试验、计算,才确定下来的。

“‘全自动超声波洗瓶机’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和业内的一致认可,还获得了国网公司2013年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已取得9项专利。”吴灏说。

其实,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就是创新的源泉。”吴灏说,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勤于动手动脑,把现有的技术进行嫁接,有序、有利地将它们组合起来,一个创新发明就出来了。“我的很多创新灵感都来源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搞创新,过程很苦,但果实是甜的

创新的果实是甜蜜的,但这个过程却充满苦涩。”吴灏说,每一项技术创新,不仅要牺牲大量的时间思索、钻研,还得经历很多次失败才能换来成功。

吴灏说,变压器一般都是安装在野外,无论严寒,每次进行设备检修,工作人员都需要反复攀爬20多次进行接线、测试、变更,一次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非常辛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他们研发了试验接线自动切换箱,这样可以在地面进行切换线,减少上下攀爬的次数。“可后来发现,试验接线自动切换箱在使用中出现了搬运不便、接线重叠等问题,以致很多工人都不乐意用,出现这种情况,让我非常灰心,甚至还想过要放弃。后来,在工作室一位老师傅的鼓励下,我们才开始继续研究、改进。

经过一番琢磨,吴灏又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将笔记本电脑的折叠功能应用于试验台,将该装置分成操作台、接线台两个可折叠部分,并将三相接线端子由垂直布置改为水平布置,最终制成“程控式变压器集成试验台”。2011年,该成果获得河北省电力公司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取得了3项国家专利,并以其操作便捷、运输方便、数据可靠等优点,跻身河北省电力公司成果推广项目,获得批量生产和使用。

之后,在“程控式变压器集成试验台”的基础上,吴灏与工作室的同事又一起研发了“变压器高压试验集成车”,对原有试验仪器、试验接线、试验车辆进行系统整合,形成变压器高压试验集成车,车内部集成试验接线和试验项目、相别自动切换装置,实现了试验操作的自动化和菜单化,可快速完成对变压器的交接、例行试验及故障诊断。“原来,接到故障保修,需要携带的设备、仪器就得准备一个小时,如今只要开上集成车就可以了,里面各种常规试验仪器设备都有,过去6人6小时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3人3小时,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我们的安全也得到了有力的保证。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但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还是成功了,现在大家去野外工作时都抢着用它,这让我们很开心。

这5年,单位对职工创新给予了很多优厚的条件,给了我和工作室的同事很多荣誉,这些都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吴灏说。

虽然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但吴灏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骄傲,他说:“服务不止步,创新不停歇。”同时,他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工作室,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通过创新使得一线电力员工的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更轻松,让工作室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研发出更多的技改创新项目。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