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奋力迈进
□记者 贾海丽 王渊 通讯员 赵会英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提出的生态任务。就如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记者日前采访了安新县委书记杨宝昌。
杨宝昌表示,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安新来说,是前所未有、千载难逢,也是白洋淀地区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为能亲身参与这一重大历史工程深感荣幸,心潮澎湃,满怀期待。我们坚决拥护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发作为争一流,全力推进新区建设。
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首先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华北之肾”白洋淀将为雄安新区提供重要生态支撑,雄安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将白洋淀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同步推进。杨宝昌说,安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年来通过综合施策,白洋淀水位得到了长期保持,生物多样性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目前,白洋淀有藻类406种;大型水生植物47种,其中曾经绝迹的马来眼子菜、线叶眼子菜、菱角、芡实、白花菜等稚嫩的沉水和浮叶植物重现;鸟类增加到20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丹顶鹤及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鱼类恢复到17科54种,生物链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配置。
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还要下大力度推进湿地保护。杨宝昌说,近期安新将在湿地保护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下大力气抓好湿地巡护保护,认真开展湿地保护区野外巡护工作,加大巡护的力度和密度,充分利用GPS、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及时、准确地掌握并记录白洋淀野生动植物变化信息,谋划建设室内巡护定位观测系统,开展对白洋淀区域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的巡查巡护工作;二是继续严厉打击破坏白洋淀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实现林业、水利、水产、环保等执法单位和各乡镇协调联动,加大检查力度,对淀区涉及的非法捕猎鸟类、非法捕捞鱼类、水体污染以及破坏水生植物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三是抓好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节日,组织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提高淀区及周边群众的生态意识。结合白洋淀本底调查和研究成果,尽快编辑白洋淀湿地和相关动植物以及湿地系统的单项图册资料;四是以打造“国家公园”的理念推进湿地保护。坚持推进形成白洋淀补水长效机制、水生动植物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实施白洋淀淀底清淤、淀区人口向外疏解等。
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是一项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明确原则和推进重点,全方位实施县域生态综合治理。杨宝昌表示,在生态综合治理方面,我们将坚持五项原则:一是规划引领高起点,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不符合规划不得建设;二是基础建设高质量,完善污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设施,统筹防治污染;三是生态建设高标准,培育绿色森林,打造碧水蓝天、苇绿荷红的白洋淀,建设生态秀美水城;四是项目建设严要求,把好环保关口,杜绝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项目上马;五是环境管控严监督,加强环境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安新将举全县之力,积极做好六项工作:一是重新定位白洋淀生态保护目标,根据调整后的白洋淀空间布局、水域特征,对白洋淀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整和完善,确定环境功能区划和保护目标;二是全面落实“淀长”和“河长”制度,做好全流域统筹协调,综合整治;三是划定生态红线,规范建设行为,不得突破;四是做好白洋淀水源补给,做到长期保持生态需水量;五是超前谋划,做好淀区拆迁和新区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六是推进综合治理,从冬季清洁取暖、工业污染防治、市政排水、机动车尾气治理、扬尘综合整治等方面加强全面管控。
杨宝昌最后说,白洋淀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安新跨越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兴可待。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机遇、光荣历史使命,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聚各方之力建千秋之城,凝各方智慧办国家大事,努力在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历史性工程的“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