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滹沱河岸边开满了鲜花
蓝天白云下,滹沱河岸边开满了鲜花,成为市民青睐的休闲场所。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本报首席记者 靳晓磊
一座城,因水而兴,得水而美,缘水而盛。水,为城市赋予了灵性。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掘城市的水环境之美,强化水系建设。一条条河流碧水重现,如玉带般镶嵌在城市中,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更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承载力。
野生鸟类重返滹沱“故土”
水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文明的源泉。滹沱河之于石家庄来说,就是这样的一带碧水。
从主城区向北,或走体育大街、或走胜利北街,便能来到滹沱河岸边。前些天刚刚完成又一次补水,滹沱河市区段碧波荡漾。据了解,此次滹沱河1号水面至2号水面,共补水200万立方米。眼前,垂柳依依,鲜花盛开,河水清清流淌,令人恍若置身水乡。
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的滹沱河,周边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吸引了大量野生鸟儿到这里栖息。而掀开美丽面纱的滹沱河,也成了市民青睐的休闲场所。每逢节假日,举家来到河边的人们,或漫步垂柳下,或嬉戏浅水间,在美景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滹沱河的“复活”,也为城市活起来、提升区域的价值发挥着巨大的带动作用,不少项目和资金已奔水而来,其中一些大型功能性项目正在加快谋划。不久的将来,滹沱河沿岸或将成为省会市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和文化休闲乐园。
追溯滹沱河的历史,其产生的确切年代已无可考。仅关于其名称的记载,便可见于《山海经》,东汉时则已称滹沱河。
但自上世纪70年代,滹沱河出现断流,随即黄沙裸露、沙坑遍布。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沉寂了30多年的滹沱河,终如浴火的凤凰,涅槃重生。
省会城建专家认为,通过对滹沱河的治理,在未来省会发展中,滹沱河将成为“城中河”和“生态高地”,成为一条休闲游憩的河流、一条展示石家庄市人文历史的河流、一条带来财富的河流。
太平河畔慢赏绿水清波
如果在城市里选择一处最美的水景景观,太平河应是首选。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提升,如今的太平河,景观效果已臻于完善。
太平河最“著名”的风景在107国道以东,由于建成时间早、景观档次高,已被广大市民所熟识。
漫步河边,轻风拂柳,荡漾着浓浓绿意;一带碧水,摇曳着粼粼波光,让掠过河面的微风也熏染上了水的清香。
太平河沿线风景带的曼妙之处还有许多。沿河西行,枝叶吐翠,繁花点点,一路风光旖旎。岸边偶尔出现的邻水公园,更给游人以惊喜。记者在这里的南高基公园看到,园内游人三三两两,或登山,或散步,其乐融融。
而到了赵陵铺跌水再往西,滨水景观风格一变:岸柳外侧,看不到水泥河岸,而是乱石铺陈的浅滩,仿若浑然天成;深处,一汪碧水,清浅见底。岸柳、石滩、绿水,一派天然郊野风情。
“以前,太平河就是一条臭水沟,我们都不愿到这里来。”太平河北岸北宁湾的居民宁大婶赞叹道,“现在她每天都要在河边转一转,景色比市区里的公园还要好!”
翻开太平河的历史,其原名汊河,是滹沱河的一条支流,西端与鹿泉市太平河相接,东至滹沱河入口,长约17.5公里,担负着泄洪、补水等重要任务。
由于基础设施短缺、污水污染、沙土飞扬,太平河不仅发挥不出抗洪防洪的作用,反而成为地下水污染的集中区和大气污染的源头。
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规划启动了太平河综合整治工程,将东起滹沱河、西至北新城的河段,建成滨水生态景观长廊。其中,东段工程于2005年10月1日全面建成并开放;西段2006年5月1日竣工开放。
2013年11月,我市又启动了太平河二期提升改造工程,对东起赵陵铺跌水、西至田庄桥河段,进行高标准改造。去年9月,工程建设全部完成。太平河沿线景观带全部贯通。
每一滴水都将清澈透亮
进入正在施工的厂区大门,眼前一片开阔地,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四五层高小楼正在进行外装修。“这里就是地下污水处理厂。”近日,记者来到正定新区污水处理厂时,施工现场负责人说。
这是我省第一家地下式的污水处理厂。目前,该处理厂地下主体工程已经建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关系着城市的健康发展,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厂对防止水污染、提高城市的水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向北发展中,我市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建设。
但受土地资源及环保因素影响,污水处理厂选址一直是城市污水系统完善的瓶颈。正定新区在建设污水处理厂时,秉承“低碳、生态、智慧”的理念,选择了占用空间少、节省土地资源、环境污染小,并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近日,记者在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场看到,土建工程已经结束,地面上看不到任何污水处理设施。据项目经理刘大宇介绍,地下部分主要是水处理工艺及设备间,其中负二层建有预处理池、生物池和膜池等设施,负一层则是设备间;地面上主要是综合办公楼。
据介绍,这座污水处理厂占地166.4亩,日处理污水量为10万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膜处理系统;服务范围为正定古城及新区起步区建设区域内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也有一部分工业污水。
刘大宇告诉记者,与传统的地上污水处理厂相比,地下污水处理厂占用空间少,仅为地上污水处理厂的三分之一;运行时的噪音污染小,对地面建筑及居民基本不产生影响;对生产中产生的臭气进行全面处理,对环境和周围居民不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温度较恒定,有利于各种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
刘大宇表示,根据设计,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为一级A标准,“每一滴水都将清澈透亮。”而处理后的水,将排入周汉河,让这条干涸了多年的河,变成可荡舟游玩的生态水系。目前,周汉河整治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浓浓绿意熏染“一河两岸”
太平河的绿,是一种老成持重的绿,浓重、密实、内敛;而滹沱河的绿,则是一种崭新稚嫩的绿,浅浅淡淡,但似乎又有一种按不住性子的张扬。
在太平河北侧,是正在建设中的滹沱河生态景观带。过子龙大桥,在桥头处右转绕过桥栏杆,沿桥下一条不宽的小路向南,便可来到一处已建成的滹沱河景观区域。
宽阔的河面,铺展在已被春风吹绿的两岸间。南岸,几座不算高的小山连绵着,山上披着绿装,其间点缀着片片金黄,那是金叶国槐散发出的色彩。北岸,大片的河滩,一片新植的乔木静静矗立在微风中,枝头新绿的颜色渐深。
这里是正在进行的滹沱河生态绿廊工程的一部分。整体工程长16公里,西起中华大街,东至太行大街朱河橡胶坝,绿化范围由河岸线延伸至南北两岸行洪治导线外各1000米。目前,工程正在紧张进行。
在这一工程两端,绵延的是规模更为庞大的滹沱河绿化工程。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借助滹沱河在市区北部建起绿色长廊,能以林带的绿岛效应减轻热岛效应对市区环境的影响。
曾经一片荒芜的滹沱河两岸,在综合整治之后,如今已一片绿意,由过去的“风沙走廊”改造成“生态绿廊”。由西向东,滹沱河沿线已筑起或正在筑起一道道牢不可摧的绿色屏障,不仅改善了环境,也给市民提供了又一处可赏可玩的美丽景致。
滹沱河绿廊工程仍在继续。行走在滹沱河两岸,不时可以看到正在植树的园林工人,以及一片片新种下尚未来得及铺展枝叶的林木。
“等一年后再来看吧,那时的绿多得河道里都盛不下!”该工程建设筹建处的何三军笑着对记者说,语气里充满了自信和自豪。言谈中,我们似乎已经看到,城市之间、碧水两岸,已是绿意浓浓。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