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产区葡萄炭疽病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22.12.2014  11:17

          1 主要症状及发病规律
          1.1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叶片、新梢、穗轴、卷须较少发生。果粒发病初期,幼果表面出现黑色、圆形、蝇粪状斑点,但病斑不扩大,不形成分生孢子,病部只限于表皮。果粒开始着色时,果粒变软,含糖量增高,酸度下降,进入发病盛期,最初在病果表面出现圆形、稍凹陷、浅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盘中可排除绯红色的黏状物(孢子块),后病果逐渐干枯,最后变成僵果。病果粒多不脱落,整穗僵葡萄挂在枝蔓上。叶片与新梢病斑很少见,主要在叶脉与叶柄上出现长圆形、深褐色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隐约可见绯红色分生孢子块,但不如在果粒上表现明显。
          1.2 病原与发病规律 在露地环境条件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体上潜伏于皮层内越冬,枝蔓节部周围最多。第2年5-6月后,气温升至20℃以上时,带菌枝蔓经雨水淋湿后(第1场雨后)形成大量孢子。形成孢子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12℃以下、36℃以上不形成孢子。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萌发侵染,病菌通过果皮上小孔侵入幼果表皮细胞,经过10-20d的潜育期便可出现病斑,此为初次侵染。有部分品种病菌侵入幼果后,直至果粒开始成熟时才表现症状,7-8月为发病盛期。病菌也可侵入叶片、新梢、卷须等组织内,但不表现病斑,外观看不出异常表现,此为潜伏侵染,这种带菌的新梢将成为下年的侵染源。葡萄近成熟时,遇到多雨天气进入发病盛期。病果可不断释放分生孢子,反复进行再次侵染,引起病害的流行。
病害流行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多雨高湿,温度适宜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果园发病较重。发病也与栽培技术有关,管理粗放,清扫果园不彻底,架面上病残体多的果园发病重;栽植过密,留枝量过大,通风透光较差,田间湿度大的果园发病重。
          2 防治方法
          2.1 铲除越冬病源 剪除病枝、病果穗及卷须,与落叶一起进行深埋或烧毁。芽眼萌动时喷5度石硫合剂。
          2.2 加强栽培管理 深翻改土,加深活土层,促进根系发育,增施有机肥与微量元素肥料,适当减少速效氮素肥料的用量,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确定合理密度,科学修剪,适量留枝,合理负载,维持健壮长势,改善田间光照条件,降低田间空气湿度。 注意排水防涝,严禁暑季田间积水、潮湿,以免诱发植株衰弱,引起病害发生。
          2.3 生长季节喷药保护 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尤其是5月份第1次降雨后喷药防治最为重要。葡萄开花前后,每隔15-20d喷1次200-25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或600-800倍必备,保护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