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铺就发展之路——河钢矿业司家营北区分公司选矿创新工作室创新纪实

18.05.2016  12:22

用创新铺就发展之路

——河钢矿业司家营北区分公司选矿创新工作室创新纪实

在河钢矿业司家营北区分公司,选矿技术创新工作室虽然不是生产流程的组成部分,却承载了无数的期望与使命,它不仅是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田,更是矿山增产增效的一线阵地,伴随着工作室的不断发展、壮大,一段用创新铺就的发展之路已经清晰呈现。

生产组织辟蹊径

生产组织中,选矿技术创新工作室依靠严谨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科学的措施制定与指导,使得矿山的采、选工艺实现了顺畅衔接,极大消除了资源储备的先天缺陷对选矿流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了生产组织的重要纽带。

201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司家营北区分公司采场一体化管控进度的加快,在有效提升采场出矿能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采场作业面数量的增加,矿石性质差异也更为明显,这直接影响着选矿流程的稳定性,甚至对最终的铁精粉产量与品位等关键指标构成危险。如何消除采场多点出矿的缺陷,稳定选矿流程的供矿质量?该工作室副主任来有邦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数字化技术稳定供配矿”的方案,即借助地测部门3Dmine软件,完成分公司两个采场的矿石分布与质量标定,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而后按照三维地质模型调整配矿比例,并按照选矿工艺要求,确定矿石供应品位。同时,缩短供配矿计划期限,以提高采掘计划对矿石质量波动的适应性。期间,来友邦与测量人员一起,先后完成了相应的地质剖面图、平面图、矿体垂直纵投影图40余张,极大增加了供配矿的可供性,并在分公司现有供配矿计划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夹岩剔除工作提出了更加精确的小设备作业方案。该方案应用后,分公司不仅实现了采场的统筹开采,而且配矿目标性更强,采场多点出矿所造成的矿石品位差异,也变成了调整供配矿品位的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正式供配矿品位的可控性,为选矿流程的预先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由于选矿流程不同岗位运行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选矿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这也成为了整个选矿流程实现稳定运转的隐患,为了进一步提高选矿流程稳定性,2016年4月,该工作室主任张庆丰在总结以往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序流程化操作”的全新理念,即借助工作室的工业实验设施,对选矿流程各个环节的最佳运行参数进行科学测定,而后在选矿操作规程的基础上,直接设定各个环节的操作参数要求,简化选矿流程的操作程序。如此一来,各个岗位的运行人员的操作由以往的“主观操作”,变成按照标准执行的“客观操作”,消除了不同岗位操作水平差异所造成的流程参数波动,极大提高了选矿流程调整的准确性,使得铁精粉品位稳定性大大提高。

挖潜增效奏凯歌

在生产经营工作中,面对日益升级的生产工艺,相关经验的缺乏以及技术储备的不足,使得矿山的工艺升级之路充满挑战。对此,选矿创新工作室借助现有的实验设备与人员,搭建了各类技术攻关平台,为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创造条件,为矿山突破工艺瓶颈、实现增产增效奠定基础。

在选矿工艺中,降低尾矿品位,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一直是分公司的重点攻关目标,但由于国内并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加之原有生产设施的布置特点,现场并没有充裕的设备安装空间。对此,该工作室技术人员朱涛提出了“利用尾矿打捞机回收尾矿“的想法,得到了张庆丰的支持,并在张庆丰的指导下,对打捞机的磁场强度进行了反复计算,通过计算,张庆丰最终确定了两台磁选机串联的尾矿打捞方案。然后,由于现场空间的限制,两台磁选机打捞后的精矿在送往选矿流程的过程中,无法安装压力泵送装置,此时,该工作室成员穆中礼创造性提出了“利用重力差替代泵送”的方法,并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实验,最终确定了将打捞的磁选设备原地加高1米,形成矿浆自流的足够落差,不仅有效解决了现场空间不足的问题,而且省去了泵送设备的成本。2015年下半年,分公司综合尾矿回收利用项目正式投产,对分公司增产增效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分公司同口径增产60.84万吨,铁精粉全成本大幅下降,无论是危机中的生存能力,还是行业竞争力,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分公司精粉产量的提升,相应的销售网络也进一步完善,在客户群体增加的同时,钢厂对铁精粉的质量要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何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一时成了分公司销售工作的难题,而这一难题的解决,必须要通过工艺的革新。该工作室在对钢厂的不同需求信息进行汇总后,从对精粉质量管控与工序分离两方面进行了专题攻关。在质量控制方面,工作室技术员卢宽提出了“流程杂质检测”建议,通过对铁精粉中杂质、药剂等成分的全程跟踪检测,掌握杂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为杂质控制创造条件。同时,通过磁矿精粉与氧化矿精粉的流程拆分,实现了二者分类销售,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了分公司产品的市场适应性与创效能力。(安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