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粮贱农又伤

21.10.2015  11:57

  周末回了趟老家,看到家家庭院里、房顶上晒着黄澄澄、金灿灿的玉米。由于风调雨顺、管理到位,今年俺家的玉米长得特别好,不仅籽粒饱满,还鲜有病虫害,产量比往年高出一两成。但面对大获丰收的玉米,父母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现在最好的带轴玉米收购价只有三毛八分钱,比往年低了不少。

  父母给我仔细算了一笔账:今年俺家一共种了3亩玉米,除去人工,买种子花了150元、化肥450元、杀虫剂、除草剂、叶面肥等55元,电费40元、播种75元、收获300元,总共投入是1070元,如果按现在的价格出售,6000多斤玉米只能卖2300元左右,3亩庄稼一年的纯收入才1200多元,少得可怜。

  由于费时费力,收入还低,人们种田的积极性不高,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对种地根本不屑一顾。在农村留守的多是些行动不便的的老人,他们文化程度不高,种田基本还是延续老习惯。再过几年,当老人们没了精力,很难想象我们的田野会是什么样子。

  记得夏天,瓜农们也遭遇了同样的销售寒流。受天气影响,早晚西瓜几乎同时上市,但人们的购买力有限,本地西瓜品种又不耐储存和长途贩运,以致瓜价跌至每斤两三毛钱。种西瓜投入很高,从种子、农药、化肥到薄膜,样样不能少,一个西瓜从播种到收获用工也很多,瓜农每天简直是跪着爬着在劳作,非常辛苦。但如此高的投入却没有相应的回报,怎能不让人心痛?

  最近几年,猪肉、鸡蛋以及一些蔬菜的价格同样是上蹿下跳,一会儿贵得吃不起,一会儿又跌至白菜价。走访时笔者发现,其实农副产品卖得贵时农民也多赚不了几个钱,多是因为没有存栏或产量才造成的价格此一时彼一时。

  常言道: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现在虽然信息很发达,但农民无法通过自身能力解决市场供求矛盾,还需政府宏观上做调控与指导。对于大宗农产品,国家最好每年都制定一个最低保护价,切实保障农民收益。而加快土地流转,搞现代化农场式的集约经营,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粮食坚决不能出问题,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工养农、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保护好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都是发展方向。只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才能避免一次次的粮贱伤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