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使用试点观察·评论:在推进改革中完善政策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试点药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下降,相关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随之大幅减轻。这为探索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未来扩大改革试点的进程中,对政策加以修正完善。
首先,推动改革不能仅靠医务人员,要调动公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4+7”带量采购药品,在各试点城市的使用量远超预期。为了使更多患者能够接受中选药品,各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从医院到科室,层层下派使用任务。但不得不承认,在患者参与方面,改革还有待加大政策力度。尽管国家和试点地区都明确了差异化报销的医保政策,但这仍不足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未来改革扩面,应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政策组合,推动相关各方共同完成改革任务。
其次,试点期过后应结束独家中标格局,以保障药品供应安全和仿制药良性发展。独家中标可以有效打破竞标者的价格默契,在探寻药品合理价格方面,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中选药品之外,留给其他同品种药品的市场空间有限;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市场格局,已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企业信心将会受到打击。从长期来看,这不仅不利于仿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将给药品供应保障带来一定隐患。因此,第一批试点结束后,应在已探摸到价格水平的基础上完善政策设计,让符合要求的药品拥有共同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最后,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尽快让更多群众能够享受改革红利。全国还有更多患者对改革利好翘首以盼,“4+7”的价格水平应尽快向更大范围覆盖。但国家在11个城市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具有特殊的货款支付、用量保证等前提条件,而且东部与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药品储存、配送等环节费用也有较大差异。基于此,如何以“4+7”价格为基准,合理确定相关药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尽快明确扩大改革的政策或原则。
改革从来不会一蹴而就,政策措施也不能一成不变。抓住形势变动窗口期的重要时机,对政策作出及时修正和完善,才能推动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