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军:“国际班的孩子吃自助”无关尊卑
昨日,家住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家长杨虹(化名)反映,她的儿子在武汉光谷为明实验学校读三年级,上周学校组织秋游,该年级一个国际班学生吃自助餐、打高尔夫,其他班级学生则只能坐在草地上吃干粮、逛博物馆。待遇这么大,会对孩子产生心理落差。(11月11日《楚天都市报》)
国际班的孩子吃自助,其他班的孩子吃干粮,看起来确实有点“不把豆包当干粮”的味道。但是只要冷静思考,对国际班做一番了解,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质疑和担忧了,因为孩子吃不吃自助确实无关个人尊卑。
国际班进入我国,最初是为了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由于国际班在英语教学上的强化,因而被不少家长看重,认为孩子读国际班更有利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势,使不少国际班异化为“高校预科班”。后来,国际班打出了“方便出国留学”的旗号,进一步使国际班异化为“出国预科班”。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国际班从高校到中学再到小学,从重质量到重经济效益,一步步异化和矮化,很多都已经成为了有名无实的“山寨版”。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即使国际班毕业的学生,也不比留学中介更靠谱。不少国际班、国际学校打着“中外合作”、“国际精英教育”的招牌吸引生源,不仅收费昂贵,而且教学质量堪忧。因此,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为孩子选择国际班不一定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那么又何必心存攀比焦虑呢?
贫富差距是任何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现实,孩子的心理落差需要家长通过合适的方式去抚平。如果家长整日对此怨声不断,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贫富观,弱化孩子的上进心。富孩子有富孩子的缺点,穷孩子有穷孩子的优势。孩子有没有出息,与家庭经济地位没有必然的关系,与孩子的尊卑等级没有必然的关系。家长只要教育得当,孩子只要勤奋学习,山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在教育不公平的大环境里,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家长坚持不懈的正确引导。
不断异化的所谓“国际班”是加重教育不公平的一大因素,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不能任由其盲目发展,要及早出台相关政策,对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山寨国际班进行整顿直至取缔。帮助家长消除攀比焦虑和对不公平的怨愤,更有利于为孩子成长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