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节后月饼撤柜,监管应及时上架
9月7日是中秋节前一天,月饼再不卖,就要“过季”了。为赶在节前做最后的销售“冲刺”,南京各大卖场打出降价牌,还有买一送一等活动。销售人员称,今年礼盒装月饼的销售情况,与去年比起来要差一点,“最近不是提倡节俭过节嘛,可能受这个影响吧。”(9月8日《现代快报》)
我们又享受了一个举家团聚的中秋小长假,品味了美味可口的月饼。商家赶在中秋夜晚之前做最后的销售“冲刺”并不难理解。但是,月饼毕竟是一种时令产品,特别是中央三令五申要节俭过节,月饼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中秋节一过,超市、酒店、食品店没卖完的月饼都会撤柜下架。但是,那些撤离柜台与厂家库存的月饼最终流向何方,让人放心不下。
当然,商家可以交给厂家销毁处理,厂家也可以低价卖给员工、免费发给职工,低价出售给饲料厂,等等。这似乎都不是问题。但是想想当年南京的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与皖毛毛速冻食品有限公司出售的变质“黑心粽子”。我就一直放心不下。还有媒体曝光的“饼坚强”,让人心有余悸。月饼添加过量防腐剂以后,八年时间过去了依然油光发亮,厂家、商家换个包装把前一两年的月饼拿出来出售,完全不存在技术障碍。作为消费者,我想问的是,相关部门对节后月饼处理的监管措施到底有没有?下架月饼是由商家自行处理,还是被退回厂家?是被销毁、卖给饲料厂,还是被旧物新用,被冰冻起来,留给来年再用?消费者需要一本明白账。既然月饼可以八年不“坏”,如果没有监管制度及时跟进,谁能担保所有商家与厂家的利润血管里会自动流淌道德血液?谁能担保他们的良心不会发霉变质?
月饼是我们年年都要吃的节令食品。我宁愿相信商家与厂家会妥善处理下架月饼,但是商家与厂家的良心是靠不住的。鉴于市场的复杂性与过期、变质食品事件频频曝光的事实,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商家与厂家高度自律。我认为,要保证撤柜月饼不危害消费者,一方面,中秋节过后,厂家、商家要自证清白,主动说清下柜月饼的去向,接受消费者的监督,不能让没有卖完的月饼一夜蒸发,去向不明;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积极履行监管责任,督促商家与厂家妥善处理包括月饼在内的所有撤柜食品(特别是过期食品),并通过媒体交代撤柜食品的去向,避免消费者买到“饼坚强”与再加工的“陈馅旧料”,用制度的力量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团,帮助消费者树立对食品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