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到2025年各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7.41%以上

19.11.2021  10:05

  中新网石家庄11月18日电(记者 李晓伟)据河北省生态环境厅18日消息,该省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推进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评估、监测体系,各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7.41%以上。

  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到2025年,河北省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36.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4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自然海岸线保有率、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效保护率达到国家要求,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稳步增加,初步形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

  到2035年,形成统一有序的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5%,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2.14%,各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7.43%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5%。

  据了解,河北省将落实就地保护体系。加强对小五台、金华山—横岭子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和对驼梁、都山、雾灵山等自然保护区华北豹的栖息地保护。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城市绿地等保护空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选择重要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和遗传资源破碎分布点建设保护点。加强对河北梨、缘毛太行花等极小种群和青头潜鸭、遗鸥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

  河北将完善迁地保护体系,进一步实施朱鹮野化改造、麋鹿引进与放归、河北梨迁地保护、缘毛太行花人工繁育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繁育项目。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并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燕山绿化、坝上地区植树造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建设等国家和省林业重点工程。

  同时,河北将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十四五”期间完成生态系统调查、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重要遗传资源调查等工作,率先开展塞罕坝、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区域本底调查及监测,并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信息云平台和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

  另外,河北还将着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依法加强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测管理,建立健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监管制度,并持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完)

编辑:【郝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