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倒在风俗“亚腐败”下的干部:腐败假装人情往来

26.08.2014  12:55

    明明是腐败,别假装“人情往来”——透视倒在风俗“亚腐败”下的干部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新媒体专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欧甸丘)满月酒、婚宴、升学宴、搬家酒、开业庆……在24日中纪委的“每周通报”中,一些借“风俗”之名,行违纪违规之实的干部付出了代价,轻微的受到警告处分,严重的丢掉“乌纱帽”。礼与贿、情与法界限在哪里?人情往来缘何成为权力腐败的“隐身衣”?

  三成违纪涉“风俗” 人情往来成“遮羞布”?

  中纪委24日公布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153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记者梳理发现,其中有40多起案件涉及违规办满月酒、婚宴、生日宴、升学宴、出生宴、搬家酒、开业庆等看似风俗的“人情往来”,在所有案件中占比近三成。

  亲朋好友间互赠礼金,真心诚意的人情往来本来无可厚非,但是随着送礼风气漫延,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乔迁新居等却成了给领导干部送“红包”的机会。从历次中纪委公布的案例来看,婚丧嫁娶中的这种风气仍需要重点整治。

  重庆市城口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于少东操办儿子婚礼借机敛财,被调查。在婚礼现场,主办方准备了空红包,送礼者领取空红包装入礼金,在红包上写上名字,交给接待人员。事后查明,于少东为其子于某某操办的婚礼设午宴101桌,收受礼金200多万元。其中,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90多万元,不少人因为找不到空座位送礼后匆匆离开。

  于少东在接受调查时说:“党政干部和企业老板主要是看我的面子来的,如果我不是城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他们肯定不会来。

  “人情往来不是腐败的遮羞布。”中山大学教授张紧跟指出,一些婚丧嫁娶事宜的礼金表面上是人情往来,内在却是妄图瞒天过海、混淆视听,一些干部混淆了礼与贿,情与法的界限,严重侵蚀干部的廉洁性,甚至成为官场、商场的“潜规则”。

  权力寻租绑架“风俗” “亚腐败”易蜕变为“腐败”?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一些人打着人情礼仪的幌子,把婚丧嫁娶、添丁增岁当成了权力寻租、受贿敛财的良机,把正常人际交往,搅成了一幕幕权钱交易、私相授受的丑剧,实际上是一种“亚腐败”。

  专家指出,所谓亚腐败,是指在权力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随着反腐败持续深入,领导干部“闯红灯”显著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亚腐败”却有蔓延之势。

  “明目张胆的行贿受贿风险太大,人情往来、风俗习惯的合理性就成了一些干部敛财的‘挡箭牌’,这种违纪、腐败行为具有模糊、隐蔽的特性,变得比较难以界定,让一些人心存侥幸。”张紧跟说。

  多位专家认为,以情谋私是人情社会的功利特征,血缘、乡缘、学缘、业缘四大圈子是人情大行其道的基本依托,“亚腐败”的危害并不亚于腐败,可以发生质变蜕变成腐败。

  广州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情往来的民俗习惯已经异化为一些人敛财的重要手段,从近年查处的官员违纪违法行为发生轨迹来看,很多腐败分子违纪行为都是从收受红包礼金开始,其深层次问题也是从收红包、礼金这一线索深挖细查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