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脱贫攻坚战,看11市如何出招
河北“十三五”规划提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农村贫困人口能稳定脱贫,所有贫困县出列,贫困地区与全省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全省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实现100万贫困人口脱贫、3442个贫困村出列、19个贫困县摘帽。为此,河北省11个设区市积极行动,全力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
石家庄:“七大行动”力保脱贫
2016年,石家庄市确定的脱贫任务是确保7.9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对此,石家庄市重点实施脱贫七大行动——发展产业脱贫行动、就业创业脱贫行动、异地搬迁脱贫行动、生态保护脱贫行动、发展教育脱贫行动、社保政策兜底脱贫行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行动。
有精度:石家庄市各县都相应调整了工作目标,制定了提前实现脱贫出列的支持政策和“时间表”“路线图”。“十三五”期间,石家庄市将对659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完成20.7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任务,赞皇、灵寿、行唐三县要在2017年脱贫出列。目前,石家庄贫困人口均已建档立卡,584个贫困村、4个国家级重点县指标数据都已上传数据库,不仅实现了对扶持对象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而且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检查考评的明确化、具体化。
有深度:赞皇、平山、行唐、灵寿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识别出584个贫困村和30.5万扶贫对象,2014年已实现5.5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目前, 4个重点县已经全部完成农民股份合作制经济、现代农业园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家庭手工业4个专项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并推动扶贫产业由传统分散式的种养业向发展股份合作产业、手工业和现代农业园区转变。
有广度:为使山区群众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近年来石家庄市在平山、赞皇、灵寿等6个山区县、45个乡镇实施了山区扶贫教育工程,通过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建设寄宿制学校,将深山区学生全部免费异地安置到新建寄宿制学校就读。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9.08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资金3.04亿元,新改、扩建中心乡镇寄宿制中小学56所(50所小学、6所初中),转移安置山区学生41132名,使越来越多的山区孩子享受到了优质免费的义务教育。
有温度:近两年,石家庄市精心组织开展定点扶贫,全市726个贫困村全部安排了驻村工作队,每个市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重点乡镇,具体分包一个村,市直部门主要领导联系自己单位所帮扶的贫困村,全市市级领导联系贫困乡镇38个。同时,结合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帮扶规划,谋划帮扶项目,筹措帮扶资金,确保帮扶村按期脱贫。
部署六项任务、推广“两排查两查处”工作方法、实行“一备案四清单”制度、建立“一话一卡一拍”举报机制……秦皇岛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用“精准问责”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六项任务”主要包括:开展提高执行力专项教育、开展“两个责任”专项约谈、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专项监察、开展案件线索专项排查、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开展腐败案件专项审查六项重点任务,为切实提高脱贫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打造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两排查两查处”工作方法,即会同有关部门,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清理排查,多渠道收集排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加强对扶贫重点岗位和驻村人员的监督排查,重点排查在扶贫工作中失职渎职、违反工作纪律、违反群众纪律等问题线索;重点查处涉及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挤占挪用、挥霍浪费等方面的典型案件;重点查处扶贫领域重点岗位和驻村人员在扶贫工作中失职渎职和违反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等典型案件。
实行“一备案四清单”制度,即按照分级负责和条块管理的原则,将各单位公示的扶贫项目、人员信息档案、扶贫资金项目等情况备案在册;建立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建立扶贫目标和时限清单;建立扶贫措施清单;建立扶贫责任清单。
“一话一卡一拍”举报机制,即建立举报电话,在新闻媒体公开精准扶贫举报热线电话,设专人接听;印制精准脱贫监督卡发放至群众手中,加强群众对精准脱贫工作落实情况和“吃拿卡要”、弄虚作假等行为的监督举报;推广手机举报软件,拓宽监督举报渠道。
“十二五”脱贫攻坚战役实施以来,张家口市围绕“到2020年,稳定实现脱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六个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在2015年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机制,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理清搞准“五个一批”对象,提高建档立卡的质量,切实做到精准甄别扶持对象。
项目安排精准。针对建档立卡各类扶贫对象的需求,全面规范项目申报、评审、指导、实施、监管等工作流程,切实做到安排贫困人口所需的扶贫项目。
资金使用精准。以基础设施、生态、产业项目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规范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涉农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捆绑使用,让扶贫资金切实惠及贫困人口。
措施到户精准。对贫困村、贫困户认真分析研判,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情况,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实施切合实际的扶持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到村到户。
因村派人精准。坚持因村制宜、因村派人的原则,优先选派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优先选派政治素质好、群众观念强、热爱农村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对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脱贫效益精准。强化贫困户受扶持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跟踪问效,对建档立卡户实施动态调整,对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及时剔出,对因病因灾返贫的及时纳入,精准扶持脱贫对象,确保完成年度减贫任务。
【“五个一批”】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加快贫困村生产设施完善改造,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扶持或金融支持,落实好扶贫项目,帮助扶贫对象就地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等产业项目,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制定搬迁安置具体方案,引导其迁徙到较为适宜的地方,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能致富。
通过教育培训脱贫一批。加大教育补助力度,降低贫困学生因贫辍学比例,加强对“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
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加大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生态恶化与贫困的反复循环,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扶贫,引导贫困群众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就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民政社会保障标准,把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五保范围,积极引入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无劳动能力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稳定提升。
沧州:脱贫攻坚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沧州市结合本地实际,明确了“十三五”脱贫攻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2016年,通过集中力量攻坚,7个贫困县将率先摘帽;2017年,674个贫困村退出,19.9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2020年,巩固提升成果和长效机制建设。
按照县摘帽、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的节点和时限要求,沧州将发展生产和就业脱贫一批、危房改造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一批即“六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按年度任务目标分解到全市22个相关部门。
2016年,沧州市还投入1.5亿元财政资金,提高了低保、残疾人生活补助、大病医疗救助“三条保障线”。其中,农村低保标准在“两线合一”的基础上再提高70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0元;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550元,达到每人每年6600元;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100元。全市投入2500万元设立大病救助基金,对贫困人口中的重大疾病患者,在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和医疗救助后,个人仍负担较重的,由大病救助基金给予再救助,确保脱贫人员不会因病返贫。
此外,今年沧州将向全市67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驻村扶贫工作组674个,共计选派干部2022人,有针对性地精准扶贫。
廊坊:实施精准帮扶六大专项行动
廊坊市以农村低保对象的兜底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和社会帮扶等为主要内容,做到帮扶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成效精准,实现农村低保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实现稳步增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显著降低,与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实施社保兜底帮扶行动。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兜底帮扶的有效防线,进一步加强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实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帮扶行动。推进实施医疗综合帮扶计划,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日常救助和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四重医疗保障为主,疾病应急救助、社会捐助、慈善帮扶和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为辅,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整合、制度衔接的医疗综合帮扶和医疗救助保障体系。
实施教育帮扶行动。对帮扶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予以补助,对公办普通高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免除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困难学生予以资助。对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帮扶对象家庭学生,给予助学资助直至完成学业。
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行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并增设农业技术课程。通过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帮扶对象的创业就业能力,确保帮扶对象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逐步实现依靠劳动技能致富增收。
实施产业帮扶行动。引导帮扶对象积极参与农村富民产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帮扶对象做到特色产业项目和就业创业服务全覆盖。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纳和带动帮扶对象家庭增收致富。
实施社会帮扶行动。完善“1+1”结对帮扶机制,广泛动员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广大民营企业、驻廊各部队与帮扶对象建立“1+1”帮扶对子,通过资金、技术、项目、教育、招聘、投资等多种帮扶措施,对帮扶对象进行精准帮扶。
承德:“六个精准”确保2018全脱贫
据统计,2015年,承德市共有15.08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未来五年,承德市将在精准发力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六个精准”,使扶贫工作更聚焦、更有效,确保2018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扶贫对象精准。坚持“五步工作法”,做好建档立卡工作;重点做好收入核算,一家一户核定,一项一项列出来,算准确;做到“五看、五不录、六优先”。“五看”,即看住房、看大件、看劳力、看教育、看健康;“五不录”就是有机动车的不录、有新建房屋的不录、有城镇商品房的不录、有公职人员的不录、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六优先”,就是有重病人的优先、有重度残疾的优先、有在校学生的优先、无壮劳力的优先、住危房的优先、重灾户优先。
项目安排精准。项目谋划贴近实际,真正把贫困乡村迫切需要的项目、把贫困群众热切期盼的项目,尽可能列入扶贫计划。项目摆布集中连片,在贫困乡村相对集中的地区,连片布局适合当地实际的脱贫主导产业。项目安排到人到户,为每一个贫困户找到至少一条增收致富的渠道。
资金使用精准。资金投向必须符合政策。坚持专款专用、避免随意使用、严禁挪作他用,只能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资金注入必须到项目、到合作社。资金管理必须严格。防止假借合作名义套取项目资金,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措施到户精准。按照贫困村的不同类型、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科学制定村级扶贫开发方案,提高扶贫措施的精准性。既要注重整村开发,又要突出对贫困户的点对点帮扶,切实做到“每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并精准到人”。
因村派人精准。按照实际需要,实行“党政部门包难村、组织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技术部门包专业村”,选派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离村。在派人上做到“五个到户到人”,即结对帮扶干部到户到人、产业发展扶贫到户到人、教育培训安排到户到人、农村危房改造到户到人、扶贫生态移民到户到人。
脱贫成效精准。严格“脱贫摘帽”标准,按照退出标准,逐户销号,确保“脱贫不含水分、小康不含水分”。科学评估脱贫成效,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现象。强调正向激励,达到脱贫标准的就要如实申报,既不瞒报、又不漏报。
保定:2018年所有贫困县全“摘帽”
保定市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核心要务,根据9个重点扶贫县地域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决心在“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重点打造农林、光伏、旅游、家庭手工“四大特色产业带”和“两个全覆盖”,让户户有脱贫项目,人人有增收门路。今年确保1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43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个贫困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的目标。到2017年底,将确保贫困人口基本脱贫,2018年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
【加大“两个全覆盖”】
电子商务产业:复制推广阜平“电商扶贫”模式,争取到2016年底实现9个贫困县全部建成县级特色馆,乡(镇)有服务站,500人以上的贫困村有服务点的电商服务体系,实现主要扶贫产业线上线下同步推广。
劳务经济:完善市县两级劳务输出平台,加强以阜平职教中心为核心的职教协作区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做强顺平电工、唐尧建筑、曲阳雕刻等劳务品牌,实现“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最终目的。
【建设“四大产业带”】
特色农林产业带,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积极推进“一县一精品、一乡一园区”,在全市贫困地区现有20个园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沿京昆高速设施蔬菜产业,涞水、易县、唐县、阜平、顺平、曲阳食用菌产业,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林果产业,涞源、易县、阜平的山地中药材产业以及山区特色养殖业,实现全市重点发展10万亩食用菌、10万亩设施果菜、10万亩中药材、50万亩高效林果特色产业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绿色能源产业带,利用太行山浅山区广阔的荒坡荒山资源,大力发展以曲阳为核心的沿太行山百里光伏产业带,积极推动发展农户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大力推进阜平、望都、顺平、涞源等县农光互补产业园区建设。
旅游休闲产业带,以承办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以野三坡、白石山、狼牙山、易水湖、天生桥、清西陵为龙头,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今年将支持发展30个旅游扶贫试点示范村,规范完善旅游农家院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同时还将依托贫困山区16个国有林场,大力发展以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为主要内容的森林康养产业。
家庭手工业产业带,依托京津大市场和白沟、容城、高阳加工企业优势,大力发展箱包、服装、鞋帽、玩具等20多个种类的家庭手工业,促进贫困群众特别是农村半劳动力就地增收脱贫,预计到2017年底保定全市贫困地区从事新型家庭手工业的村达到500个,其中贫困村300个以上,从业人员7万人以上。
【打造“五大平台”】
建立扶贫规划平台。认真谋划扶贫项目库,以规划引领项目精准安排、资金精准使用,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建立贫困人口管理平台。依托国家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和省大数据系统,加强与公安、住建、工商等部门信息比对,确保对贫困户收入等贫困状况评估更加客观准确,实现贫困户信息动态化精准管理。
建立县级资金项目整合平台。指导阜平县、涞水县抓好试点示范,完善机制,在9个贫困县全面推广。
建立金融扶贫平台。推进我市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示范区建设,促进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整体提升。
建立完善电商扶贫平台。着力构建贫困地区电商服务体系,力争年内新增1个国家级、3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9个贫困县全部建成县级实体特色馆或电商平台,基本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促进扶贫产业线上线下同步推广。
邢台:年内实现14万人稳定脱贫
目前,邢台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为32.8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5.57%。据此,邢台市出台《关于开展脱贫攻坚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指出,2016年邢台市将实现内丘、临西、任县、南和4个县脱贫摘帽,377个村脱贫出列,14.4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根据方案,今年着力抓好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医疗救助脱贫、教育扶智脱贫、政策兜底脱贫等五项重点工作。
发展生产脱贫。今年确定了72个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包括新增林果、设施蔬菜、中药材4万亩以上,家庭手工业专业村69个,发展旅游专业村26个等。
易地搬迁脱贫。邢台市将在全省率先启动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年内启动内丘县行家峪、张北洼两个村易地搬迁工作。
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对贫困人口参与新农合、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予以资金支持。
教育扶智脱贫。对贫困家庭学生就读省内公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提供助学金支持。实施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新型农民。
政策兜底脱贫。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形成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两线合一”工作机制。
同时,邢台市创新扶贫政策机制。
资金方面,市本级安排扶贫资金1060万元,各县市区今年扶贫资金安排要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不低于公共财政预算的1%。
用地方面,市政府今年单列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专项用于扶贫重点县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建设,对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优先申报使用省单列的1万亩扶贫项目用地指标。
责任考核方面,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对贫困县的考核将大幅度提高减贫成效的考核权重,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减贫成效考核权重占70%,4个省级贫困县占50%,7个非贫困县市占10%。
邯郸:2018年底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16年1月,邯郸市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一定要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到2018年底前,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目标如何实现?邯郸市委、市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明确任务,指明方向,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开源、引水、滴灌、防渗”总揽精准扶贫。“开源”即拓宽渠道,扩大流量,把财政扶贫投入、整合部门力量和机关干部参与作为扶贫的动力之源。 “引水”即创造条件,创新机制,把引入工商资本和建立金融超市作为扶贫的源头活水。“滴灌”即瞄准对象,选准路径,把精确识别、精准扶持、精细管理作为扶贫的关键举措。“防渗”即创新机制、严格监管,把扶贫资金用足用好用在“刀刃上”作为扶贫的根本要求。具体工作:
要与发展富民产业紧密结合。发展富民产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各县(市、区)都要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
要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突出抓好贫困县通村、连村和村内道路建设,打通交通运输“最后一公里”。推进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好工程缺水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贫困县农村群众用水安全。加强贫困县电网建设,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要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有力抓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向有条件的贫困村倾斜,实现面貌提升和脱贫增收的双重效果。
要与文化旅游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贫困县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推进旅游景点与周边贫困村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优先帮助贫困户发展农家乐,让贫困户成为旅游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要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要加强就业帮扶,让贫困群众得到技能培训,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抓好教育扶贫,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要大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衡水:完成1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2016年衡水市将力争省定县枣强县摘帽,确保全市1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衡水市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概括为“四个提高”“两个提前”“两个确保”。
“四个提高”,就是贫困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人均公共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县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水和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两个提前”,就是贫困人口、贫困县提前两年脱贫致富摘帽。
“两个确保”,就是确保贫困村全部出列并基本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工作目标任务,衡水市将着力打好四大硬仗。
打好精准扶贫硬仗。全年重点围绕畜牧、蔬菜、林果、家庭手工业、旅游、电商、光伏等增收项目,使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产业项目,把贫困户分批纳入扶持范围,实现扶贫开发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走出一条“目标到年度、规划到乡村、扶持到项目、责任到人头、受益到农户”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其一,做强扶贫主导产业。其二,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三,发展家庭手工业。
打好扶贫模式创新硬仗。坚持以改革和市场机制推动扶贫攻坚。在贫困村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变资金项目直接到户为资本到户、权益到户。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带土地、带扶贫资金、带劳动力,组建土地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把土地流转起来、把工商资本引进来、把金融扶贫资金贷下来,使贫困户足不出村成为股东或社员。推广和实施特色产业脱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七大脱贫攻坚工程。
打好扶贫资金安全使用硬仗。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上,要做到“三个坚持”:其一,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其二,坚持竞争性分配机制。其三,坚持结果导向。
唐山:对贫困村实施精准帮扶
唐山市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市级各部门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着重发力。
唐山市对全市农村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下的相对贫困村实施精准帮扶,全市有开平区大史马等5个少数民族村列入精准扶贫工作点。通过下派工作组驻村帮助相对贫困村开展脱贫致富工作。
同时每年由市财政向每个相对贫困村投入5万元扶贫启动资金,各县(市区)也配套投入一定扶贫资金,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力争到2020年末实现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到6560元以上。(文中图片均为网络配图)
(在河北综合,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