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起“脱贫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长城时评】

17.03.2017  02:01

  在日前召开的河北省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赵克志强调,要聚焦10个重点县和206个重点村,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工作中,要准确把握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的基本原则,防止忽视主体作用。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坚定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光荣脱贫。

  从一直以来的脱贫攻坚工作实践看,绝大多数困难地区的干部群众有着比较强烈的脱贫愿望,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参与到脱贫项目中来,日子越来越好过,心情也越来越好。

  但是,也确实有一部分干部群众存在畏难情绪甚至懒惰作风。有的感觉,当地的自然条件很差,经济状况很差,自身的技术和体能状况也很差,对脱贫没有信心。有的认为,上级鲜明地表态说,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怎么也不会不管自己,一直以来不都是在坚持救济、慰问嘛,关怀得很到位,自己很陶醉,乐此不疲。所以,他们没有把脱贫放在心上,处于贫困状态的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现在脱贫攻坚战到了关键时期,凝聚脱贫的高度共识,鼓舞大家积极投身脱贫行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紧迫。

  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是脱贫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认识、主观能动性,是他们脱贫的内因、关键。所以,就需要通过在全社会营造起“脱贫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促动他们的思想转变,使他们坚定信心,积极主动投入到脱贫行动中来,不拖“脱贫”大业的后腿,争当脱贫致富的模范。否则,当绝大多数乡亲们都富裕了,他们还处于贫困状态的话,既有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的初衷,他们自身的心理也会失衡,也难免因而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营造“脱贫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可以从当事人的长辈身上着眼,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如果不积极主动响应、参与脱贫,自己的孩子将来上学、找媳妇都难。因为周围的乡亲们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人家的孩子将来上学、找媳妇的条件更优越。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也要积极行动起来,脱贫致富。

  也可以从当事人身上着眼,激发他们的脱贫信念:每个人顶门立户,都要为祖上争光,使家里人过上好日子,都要努力使乡亲们、亲戚们看得起。这就需要勤俭持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最根本的,党和政府的救济、亲友的救济和帮助,毕竟是有限的,只有自己用勤劳双手、聪明智慧脱贫致富,才更踏实、更长远、更受到人们敬重。

  从面上来说,需要树立和宣传一大批困难群众身边的“脱贫”典型,宣传他们的观点和志气,宣传他们的脱贫致富途径和经验,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相信“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就会形成一种巨大而无形的激励和压力,推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甩掉贫穷帽子,过上美好日子。(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