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河北正能量】磨难中树家风:挺起腰杆做人
-张梦洲讲述家风故事。
鹿泉区南杜村张家在清朝末年分家:老三老四家在富裕的生活中养成好吃懒做的家风,过日子居然无人劳作致使家道中落,不得不变卖家产维持生计,最终落了个无后的结果。而老大老二家培育“挺起腰杆做人”的家风,敢于扛着磨难拼搏,日子过得苦中有乐,至今儿孙满堂、人丁兴旺。讲述张家的家风故事,好家风和坏家风形成对比,更彰显好家风好家训的无形力量。
讲述人:
张梦洲,男,1941年生,鹿泉区南杜村人。1961年毕业于获鹿中学,保送到空军工程学院并入伍,从基层一直晋升到飞行团政委。1986年转业回石家庄。退休后仍笔耕不辍,自编和参编了多部有关民风民俗方面的书籍。
奶奶邢梅姐1876年生在塔谈村一普通农家,姐弟七个她为老大。清朝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奶奶的父母一连生了五个闺女,总有人说三道四,自感抬不起头来。邢梅姐恨透了那些说闲话的人,心里憋着一股劲,要挺起腰杆干出样子。她不仅细心照看四个妹妹和最小的两个弟弟,还拼命学做活,剪纸绣花,纺线织布,裁衣做鞋,碾米磨面,烧火做饭以及下地干活,啥都干而且都干得像模像样。她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女孩不比男孩差!
邢梅姐1895年与我爷爷张连生结婚,为长房长孙媳妇。张家较富裕,有瓦房院和东西跨院,有牲口车辆和30多亩耕地,只因我的继高祖母搞封建专制偏向亲子,把家搅得乱七八糟。她供亲生的老三老四读书求功名,连考不中仍不让干活,都培养成了穿长衫摇纨扇逛大街的闲汉,人称“半个秀才”。非亲生的老大老二两房被视做长工和佣人,耕田种地都由老大老二来干。即使如此她还容不下老大老二。她的一族兄孤身无后穷困潦倒上吊死了,她乘机将老二一家净身过继去受穷。又靠她的权势强行将瓦房院、30亩地和车马留作养老,其余财产三兄弟平分;又说葬我高祖父借了她娘家一大笔钱,也让三兄弟分担。结果只分给老大两亩薄田和打麦场上堆柴草的土坯房。
那土坯房漏风漏雨咋住人?
老大一家六口抱头痛哭,只有儿媳邢梅姐坐在一边沉思。她坚定地说:“人生难免有磨难。哭解决不了问题,咱要自立自强,挺起腰杆子做人。咱有人有劳动能力,这就难不倒咱。如果把两个孩子送他姨家寄养,土坯房封起来,二亩地租出去,四个大人都去扛长工当佣人,只挣钱不花钱,小日子将来就会好起来。”
全家的长远大计就这样定了下来。
分家后,我的继高祖母张刘氏与老三老四合在一起准备享乐,只是没人能干活,就靠卖车马、卖耕地、卖东西跨院混日子。
奶奶一家六口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不仅还清了冤枉债,还买了两小块地。日子正好呢,又招来了祸端。爷爷在大郭村给地主赶大车,牲口突然惊了,地主坐在车上,前边的路上还有小孩在玩,紧急关头爷爷拼命追上去拉住了辕马缰绳,辕马又跑又跳拖行了两丈远才停下来。别人都安全了,爷爷松了口气,却瘫倒在地,从此再没站起来。
可能是突发性脑血管病吧!地主派人将瘫痪的爷爷送回家,一家人从各打工点赶回来抢救病人。才五十岁的爷爷病倒了,奶奶在悲痛中扛起了这个家。她哭干了眼泪又挺起腰杆子,决定让70多岁的公婆回家照顾儿子,她与我父亲继续在外打工,供养一个病人和两位老人。
就是在这样“挺起腰杆子做人”的家风中,我们家虽然贫穷磨难多,但一家人齐心合力,日子过得苦中有甜!而老二家也是勤劳能干,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如今这两家儿孙满堂、人丁兴旺。相反,老三老四家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家风,结果日子过得越来越穷,到现在连个后人都没有。
父亲肯吃苦:好名声传遍周边村庄
父亲张庆元1898年出生,他与妹妹投奔南位村他二姨家时已十来岁。二姨上有公婆兄嫂,下有侄子和自己的孩子,能接纳我父亲兄妹俩十分不容易。因此奶奶再三叮嘱他们:咱家遭了大难,去二姨家是避难,也是渡过难关的办法,你们必须去。到那你们也会遇到难处,但要挺得住。生活上要坚强点,自己照顾好自己,不给人家添麻烦;要尽力多干点活,不要白吃人家的饭。父亲完全按照奶奶的嘱咐去办,每天强迫自己早起床,打扫院子和屋子,擦桌子抹凳子一会儿都不闲着。大人下地也跟着去,干活力气小却很努力。邻居们见了都夸奖说:这比雇个小长工都顶事儿。
父亲在他二姨家勤奋三年如一日,其影响不仅遍及南位村,连周边村庄也有传闻。他在赞扬声中受到启发,竟瞒着大人私下托人找雇主,到栗村一地主家当了小长工,时年才13岁。父亲靠着自己的要强和勤勉,很快得到了雇主的首肯。那年石门一带大旱,地主家白天晚上用牲口拉着水车浇地,他就白天晚上看水改畦口子。有个大长工在为水车轮轴涂油时,不慎将辫子绞在了水斗子上,身体被挤过轮盘掉进井里,人死了尸首也烂了,惨不忍睹。尸体运走后水车依旧要浇地,年幼的父亲依旧要看水,只是满脑子装的都是那个长工,非常害怕。白天稍好点,一到晚上就怕的要命,但他一直坚持干了下来。他在这家一干就是十多年。
爷爷瘫痪后曾祖父母回家照料,家中负担骤然加重。奶奶强调要挺起腰杆子抗住磨难。父亲此时已20多岁,为了多挣钱渡过难关,他毅然辞掉老雇主,到石门火车站货栈去扛麻袋当搬运工。父亲从小吃苦受累身体差,身材不高力气不大,大麻袋压在肩上腿发软心发慌。但他想到家里的困境,想到家里着急用钱,就咬紧牙关坚持干下去。有两次都因任务太重,连续扛的次数太多晕倒在地。伙计们都很同情他,老板也发了恻隐之心,把他改成了勤杂工。我们村距离火车站15里,为了省钱父亲每天下班后步行回家吃饭、休息,家里有活就夜里干,第二天一大早又步行去上班。
正是因为父亲传承了奶奶的好家风,工作起来能吃苦,家里的日子才一天比一天好,虽然家里说不上富裕,但靠双手双腿生活,日子过得总让人心满意足。
兄弟仨受益好家风: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哥张梦玉1931年出生,那时祖父早已去世,在见到重孙后曾祖父母也先后病故,家里穷得叮当响。但奶奶和父母都很要强,为了孩子有前途,决定咬紧牙关供哥哥上学。对此街坊邻居都直摇头泼冷水。越是这样哥哥学习越努力,一直是班里第一名。到永璧上高小离家6里路,要带中午饭在学校吃。他带的糠饼子糠多面少经常散成一堆,只能用嘴喃着吃。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这种穷样,他总是偷偷跑到角落里吃。班主任老师一次悄悄地跟在他后面才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全班第一名的学生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上课时班主任专门讲了这个事,号召大家学习哥哥这种人穷志不短的精神。高小毕业后他又以高分考入石门铁路学校,1946年毕业分配到电报局当了报务员。这年他才16岁,已开始为家里挣钱了。1947年石家庄解放电报局被军管,部队首长一眼就看中了他,动员他到部队当报务员。在解放张家口的战斗中,他脸和腿两处受重伤,抬进了军队医院。他伤愈时因部队已南下,医院就留他改学医生。1950年10月他随部队入朝作战。他本是师部保健医生,因某团被敌人隔断联系,三次派通讯员联络都牺牲了,他主动请缨,机动灵活地穿过敌人封锁线,传达了首长的指示,并为该团带路突围成功,荣立三等战功一次。
我弟弟张梦申1952年出生,当时生活条件好多了,只是在上初中时赶上了文革时期的停课闹革命,回家当了农民。父亲说,咱不上学也不能比人低一等,要自强自立,挺起腰杆子,当农民也要当出个样子来。弟弟也很要强,干什么都不肯落后于人。现在他两个儿子三个孙子,有两栋小楼。大儿子开小轿车,二儿子开大货车搞营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要论家产和生活条件,他是我们三弟兄中最好的。
而我是1941年出生,活了一辈子,和兄弟们一样,都牢记奶奶营造的好家风:活着就要要强,挺起腰杆子做人。我们现在老了,但在家庭生活中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好家风好家训,相信孩子们将来的日子也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