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能够“组织起来”是中国的比较优势

24.10.2014  12:57

中国基本国情:人多、地广、资源少、治理难

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邓小平曾多次说过,中国无非是“块头大”,指的就是中国“地广人多”。地广,意味着治理难度大;人多,意味着人均资源少。“文明型国家”也是“百国之和”,内部各种差异极大,稍微处理不慎,就容易引起各种矛盾和冲突。人多、地广、资源少、治理难,四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中华文明的治国传统。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美国和中国。美国18世纪下半叶建国的时候,人口为300万左右。到1848年美国打败墨西哥、吞并加利福尼亚时,美国人口才2000来万,而当时中国人口已达4亿,约为美国的20倍。当时双方都处于前工业社会,前工业社会里最大的资源是土地,如果套用中国人的标准,那么当时的美国,家家都是大地主,这种资源占有的奢侈使美国人更倾向于谈自由,谈权利。相比之下,中国属于人均资源紧运行,资源的竞争异常激烈。所以,中国人更多地谈“孔融让梨”,谈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组织”缺乏,中国还会一盘散沙

过去,中国人常被认为是“一盘散沙”不团结“窝里斗”等,这也和人均资源有限造成的激烈竞争有关。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开始真正改变。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强大的动员能力把中国基层民众组织起来了。从此,中国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一个甲子,中国综合国力全面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一盘散沙”的问题。经验已经证明,一旦政府没有担当,一旦“组织”形态缺乏,中国还会陷入“一盘散沙”的局面。西方一些势力也一直盼望这种局面出现。

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我去参观了三次,发现了两个细节:一是世博会厕所之干净令人印象深刻,另一个是晚上打车状况之混乱令人感到失望。尽管每天参观世博会的观众达数十万,但世博会的厕所始终保持得干干净净,我看比纽约三大机场的厕所都干净。考虑到如此巨大的人流,这种保洁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但晚上9时从世博会出来打车,大概是管理出租车的人员下班了,一下子失去了秩序,虽然只有二三十个人等车,但就是没人排队,每过来一辆车,大家就涌过去,都抢着上车。车不算少,但混乱局面一直持续着。前者说明,只要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中国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国家竞争并可能胜出。后者说明,一旦缺少某种形式的组织和规范,我们社会往往会重归“一盘散沙”和“内斗四起”的局面。

千万不要放弃我们的“比较优势

当然,我这里说的“组织起来”,不只是指政府组织民众,而是指任何一种可以形成秩序和规范的作为。它可以是政府的,也可以是非政府的。只要确立基本秩序和规范(这就是我说的“组织起来”),大家既可以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也可以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各显神通,任何人间奇迹,中国人都能创造出来。

走的国家越多,我就越觉得世界上各个民族似乎都有自己的相对长处与短处,用经济学的术语就是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在政治生活中,一个民族似乎也有一些自己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如果想要超越我们的对手,我们就应该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在政治领域,英、美人似乎更相信选举,也更善于搞选举;中国人似乎更相信“选贤任能”,也更善于搞选拔与考核。与英、美这样的国家竞争如何进行选举,我估计可能竞争不过他们。但与英、美比“选贤任能”,我们现在做的就比他们好,而且好很多。

我们当然可以也应该借鉴别人之长,但我们千万不要放弃我们的“比较优势”。实际上我们今天的选贤任能模式已经是一种“选拔+(某种形式的)选举”的模式,其中,选举是从西方借鉴的。当我们把选拔和选举结合起来,而且是以选拔为主,选举作为重要参考,这就产生了一种既高于我们过去那种光是依赖选拔的制度,也高于西方那种光是依赖选举的制度。中国人把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一种制度创新和超越。

在中国这么一个超大型国家里,建立秩序和规范总是第一位的。没有秩序和规范,天下一定大乱。其实,历史上的西方也是这样做的。中国今天要做的也是维护和完善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特别是政治和社会秩序。

组织起来”,实现对西方的超越

在一个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世界上,“组织起来”也包括一个国家的组织能力、整合能力、规划能力。总体上中国的这些能力均超过西方。西方企业界对中国特有的组织能力、整合能力和规划能力感知颇深。2012年,英国《金融时报》曾在一项针对全球著名企业CEO的调查中询问,您认为最称职、最可靠的组织是什么?这些企业老总把自己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把中央银行放在第二位,把“中国共产党”放在第三位,得票率64%,远高于美国总统(33%)和美国国会(5%)。他们的理由是,中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总是看得很长远,“而美国的问题在于政策都是短期的,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回想过去的60多年,中国遇到过多少沟沟坎坎?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过不去了,但现在回头一看,都过来了。怎么过来的?关键是我们能够“组织起来”。我们的组织、整合和规划能力比较强,我们整个社会的凝聚力也比较强,特别是国难当头时,我们的制度有担当。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展现了中国人这个特点:不分阶层,不分贫富,不分东西南北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规模比整个西方世界加在一起还大,中国今天“组织起来”的能力应该是中国体制1949年以来形成的最大财富之一。这种能力来之不易,它将继续帮助中国克服自己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在更多的领域内实现对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作者是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近著有《中国超越》等)

编辑: 刘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