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胡如雷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8.01.2016  12:07

今年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胡如雷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大师虽远去,风范犹长存。为深切缅怀这位为中国史学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1月9日-10日,中国唐史学会、河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了“纪念胡如雷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胡如雷先生的子女,先生直接指导过的学生与来自中国社科院、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省社科院、河北师范大学以及《光明日报》、《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追思先生的为人、治史、授道。

党委书记赵月霞教授出席学术研讨会并致辞,她高度评价了胡如雷先生作为我校历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在学术研究上的伟大贡献和为我校学科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冻国栋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胡如雷先生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秉持者和辩证唯物主义史学研究方法的实践者,为中国古代史特别是隋唐五代史的研究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和世界性学术声誉将永远为后辈学人铭记。胡如雷先生哲嗣、南开大学胡宝华教授代表家属感谢中国唐史学会、河北师范大学举办本次会议,感谢学术同仁对胡如雷先生饱含深情的追思与怀念。

在追思会上,胡如雷先生亲属、先生直接指导过的学生、历史文化学院部分教师深情回顾了胡先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一致认为胡先生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专注学术,坚持马克思主义,穷尽十余年心血著成《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成为史学研究的经典,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胡先生又不拘泥于教条,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特别重视比较研究,是较早研究唐宋社会变革的史学家之一。他提出“史学研究一要瞻前顾后,二要左顾右盼”的贯通性研究方法成为史学研究的圭臬。他爱护学生,奖掖后学,以高山仰止的学术引领学生求学上进,以灯塔般的光辉给予学生思想启发和精神力量。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胡如雷先生史学思想与实践、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唐代政治制度史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胡如雷先生简介

胡如雷(1926—1998),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山西定襄人。1947年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后入私立大夏大学社会历史系学习。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二年级插班学习。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分配至河北邢台师范学校任历史教师。1956年开始在河北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任教。历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河北师范学院教授、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学术兼职有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河北省史学会副会长等,是河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兼任全国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常委。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河北省优秀省管专家。

大学期间,胡先生受教于著名学者王亚南、雷海宗、孙毓棠、周一良等,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功底。1955年,他在《历史研究》上先后发表《试论武周的社会基础》、《唐代均田制研究》,由此在史学界崭露头角。胡先生主要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并专攻隋唐史;提倡史学工作者扩大眼界,留心相邻学科的研究课题和分析方法,以进行跨学科研究。胡先生所著《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唐末农民战争》、《李世民传》等专著和《抛引集》、《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隋唐政治史论集》等学术论集,在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文物》、《社会科学战线》、《河北师范学院学报》、《河北学刊》、《社会科学评论》及《山东社会科学》等杂志,《光明日报》的"史学"栏,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一书曾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时代赋予历史学家的中心使命》一文曾获《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二等奖。他的很多论著,促进了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他的许多观点,已被史学界所认同;他的思路,给史学工作者以新的启迪;他的成就,使他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所收录的著名史学家之一。

(供稿:历史文化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