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艺术让留守儿童不孤单
每天下午5点,孩子们都会兴高采烈汇聚于此,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扭动身躯,跳着优美的芭蕾;有的摆好架势,敲动着激情的架子鼓;还有的抱着小提琴对着乐谱深情弹奏……这不是某个城市少年宫里的情景,而是位于肥乡县一个偏远农村卜寨村曙光学校的一幕。
教师在教学生学习乐器。据了解,曙光学校是一家寄宿制民办中学,生源主要是周边农村的留守儿童。该校1991年由卜寨村残疾青年刘卫昌创立。创校初始,全校只有1位老师、7个学生,教室是家里为刘卫昌准备的三间婚房。如今,学校已初具规模,拥有110名教师,2380个学生。47岁的刘卫昌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河北卫昌苗木股份有限公司,带领群众大规模发展苗木种植,发家致富,还在2013年被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为了响应国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号召,解决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孤独、烦躁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接受艺术的熏陶,学校自2008年开设了艺术课程。刘卫昌介绍说,目前,学校耗资60多万元陆续购置了20多个品种500多件艺术器械,如民乐里的洋琴、古筝、唢呐,西洋乐里的铜管、小提琴、大提琴、架子鼓等样样俱全。2012年还投资十几万,建立了远离教学区的专业练习房,并聘请北京平谷中学退休音乐教师杜金台,负责艺术课程的设置与管理。“普及艺术知识,让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架子鼓,每次看到电视里有人表演都很羡慕,可既没钱买又没人教,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现在能有机会免费学习架子鼓,我真是感觉太幸福了!”11岁的李佳琪是旧店乡路庄村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从两年前开始学习架子鼓,性格变得自信开朗,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与李佳琪一样,12岁王静飞也是一位快乐的留守儿童,自从练了芭蕾舞,她走起路来都昂首挺胸。踢腿、甩臂、旋转……在舞蹈老师的指导下,她跟着节拍,一遍遍练习着《茉莉花》的舞曲,姿态轻盈,动作优美。“我想过年妈妈回来后表演给她看,给她一个惊喜!”说起这些,王静飞狡黠地做了一个鬼脸。
“农村的孩子们能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很多城市孩子都享受不到如此待遇。”杜金台介绍说,除了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培育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学校还获得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去年9月,学了5年长号的韩佳尧被邯郸市一中提前录取,学习吹笙的庞小肖考上衡中。短短几年,从该学校已经走出了30多个艺术特长生。 “艺术,让孩子们的留守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不再孤单。”刘卫昌表示,目前,学校已经有了十几位艺术老师,每周还会定期邀请市里的专家来学校指导,今后他会继续努力,为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搭建一个通往艺术殿堂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