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煤老板做起林掌柜 荒山变成花果山

06.05.2015  11:16

深春时节,草长莺飞、生机勃勃。李庄村周边5000亩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李庄村周边5000亩油菜花海(李芳 摄)

游客:“这个地方真的是属于大自然那种环境,很美的,拥抱大自然的那种感觉”,“没有想到峰峰还有这么美的世外桃源,看到这么大片的油菜花感觉太震撼了太美了!

李庄村山下的海棠花(李芳 摄)

从李庄村往东望去,就是著名的响堂山,响堂寺石窟开凿于北齐年间,有大小佛像四千多尊,是游览胜地。然而与之相傍的这个小村庄,几年前仍是荒山秃岭,与风景区形成强烈反差。村民孔德文:“以前老房子乱七八糟的,根本就不像个村庄,都在山沟里住,特别穷,街道都是土路,下雨天车不能开,人不能走。

李庄村村貌 (峰峰宣传部 供图)

2008年,一位从附近农村走出去的煤老板来到李庄村,他叫温如意,他的媳妇就是李庄人。做煤矿生意赚了些钱后,温如意就想着为村里做点事情。为了鼓励孩子们走出去接受高等教育,老温承诺,本村孩子,考上一本的奖励10000,二本的奖励5000,三本奖励3000,到去年,有13名大学生受到奖励,走出村庄。

温如意:“因为我知道农村孩子缺什么,他缺的不是智商,他缺的不是思想,他缺的是迈出这一步的能力。

2012年,峰峰矿区开始谋划“由黑转绿”的发展战略,温如意感到,实现多年夙愿的机会来了,决定承包李庄的荒山,开山种树。

当时,董事会成员都反对他的做法。温如意:“我们公司当时决策层来讲,可以说赞成的10%都不到,反对的基本上到90%。我跟大家说挣了钱算大家的,赔钱算我的。

温如意要改造的这座山叫盘龙山,是座光秃秃的石头山。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他对这片热土有着深深的眷恋。温如意:“毕竟是咱土生土长的出生地,尽管环境条件过去都比较恶劣,但是毕竟是这块热土养育了咱,再一个我从小受我父亲的影响,我父亲原来就是我们村搞荒山治理的林业队队长。

记者坐着老温驾驶的越野吉普,一路颠簸,冲上山顶。温如意说,山上本无路,这些路和梯田都是他们这两年一道道、一条条凿出来的。

河北电台记者王智(右一)、李芳(右二)在山顶采访温如意(左一) (王智博 摄)

一个喷头二十米,山上饮水上山主管道三万余米,加上无缝管道四万六千多米。

盘龙山上的自动化喷灌设施(李芳 摄)

温如意说,整套喷灌设施都是进口的最先进设备,全部远程自动化控制,仅此一项,已经投入了7000多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筹措灌溉资金,温如意抵押了在北京的房产,然而荒山开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让温如意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依然无怨无悔。

温如意:“地方比咱矿区好的地方有的是,你比方说海南、云南,比如其他城市,如果没有这种情怀,没人选择这个地方干。

如今,李庄村所有土地全部实现流转,温如意的众怡公司在山上累计种植各类树木630多万棵,有60多个品种,荒山秃岭正在美丽蝶变,李庄的村民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经过改造荒山秃岭美丽蝶变(李芳 摄)

村民:“种地我们是十年九旱,根本地里就不收庄稼。一亩地弄二三百块钱有时候甚至弄不到钱。

记者:“流转出去一亩地给多少钱?

河北电台记者王智博(中)、李芳(右一)采访李庄村村民 (峰峰宣传部 供图)

村民:“一亩地600,地里不用操心种了,出去外面打工挣个零花钱,每个月也不少收入,现在光我们村的小轿车都二三十辆了!

温如意告诉记者,他们当地有这样一句话,“过去看的是‘十大户’,现在看的是‘带头人’。”他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带领当地人一起致富。

温如意:“‘十大户’就是村里经常做生意的、当官的商家也好、政客也好,德高望重的人。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与时俱进能够跟上时代节拍的,有思想、有方法、有理念的人,用他做的事带动整个大家做的事,就是个领头雁或者火车头的作用。”

著名学者梁勇先生评论说,温如意回乡创业、美化家乡的做法就是新乡贤的典范。

梁勇:“某一个领域被人竖大拇指,贤德、德行好的人,像这些人古时候就被称作乡贤。这位当代乡贤带领乡亲们绿化荒山树立了一种新的风范,也是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这种乡贤精神在传承。

(河北电台记者王智、王智博、张雁、李芳、李璐,邯郸台郭丽莎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