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妇下地务农掉进墓葬 被困20小时后逃生
下地务农掉进墓葬,老妇被困20小时后逃生 当地老人称周围曾有蛟龙碑上刻“知府”字样 县文物局称初步确定有唐代、明代、清代多个墓葬
5月底的一个午后,保定顺平老妇杨平(化名)同往常一样下地务农。在田地中间时,突然平整的地面出现一个洞,她一下摔了进去。青砖砌成的穹顶、棺材大小的墓道……眼前的一切让杨平意识到,她掉进了一个墓穴!第二天中午,她垒起墓穴里仅有的几块砖,手举到最高,终于打通了儿子的电话,被困20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
6月14日,记者从顺平县旅游文物局获悉,初步勘探显示,该处为一墓群,时间最早的墓葬可追溯至唐代。目前该情况已汇报至上级文保部门,在处理意见下达前,他们将对此原状保护。
发现墓葬的地块高出路面近三米
老妇务农时掉进墓穴,被困20小时
5月29日午后,67岁的老妇杨平来到村旁自家的田地拔草。17时许,她走到地中间,正拔草时突然脚下一空,掉进了一个深深的洞里。回过神的杨平被惊呆了:一个青砖砌成的穹顶“盖”在头上,接到地面围成一个圆形区域,南部地面一个棺材横切面大小的洞口被砖块砌住。杨平抬头看看自己掉下来的洞口,离地3米多高,根本够不到。空荡荡的洞里什么也没有,只有几块青砖,一旁地面上隐约有放过东西的痕迹。杨平意识到自己掉进了一个墓穴里!
被困的杨平本能地想通过手机求救,可因为信号问题,电话始终打不出去。从5月29日17时开始,她不断向外界打电话。到了晚上,墓穴内漆黑一片,四周的青砖上沁出露珠,杨平感觉异常地冷。无助的她握着仅有的“救命稻草”,不住地按着手机,看着时间。从29日21时到30日0时、1时、3时再到4时30分,天空隐隐亮了起来,杨平开始接着打电话,然而还是徒劳。
时间来到30日中午,杨平看了看仅有的几块青砖,便把它们垒在一起,自己站在上面,手里拿着手机使劲儿往上举,她想通过这种方法拨出去电话。几次尝试之后,杨平的电话终于拨通,她联系上了自己的儿子!
13时许,急忙赶来的儿子终于和村民一起,用绳子把杨平拉出了墓穴。半个月过去了,每每想起这次遭遇,杨平不觉后怕。
当地老人称附近曾有刻有“知府”字样的蛟龙墓碑
6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杨平遇险的地块前。这块田地紧邻道路,要比路面高出近3米。向上走到田地里,一位老人坐在自家地头抽着烟。记者发现两侧土地都有翻耕的痕迹,而有一片区域则没有。但仔细看会发现,这片区域被带细线的木桩围起来,内部有好多直径数公分的圆洞,一旁圆柱形的土块任意散落。
记者在这片被围起来的地面上,看到有人画出或圆形、或方形的区域,有一二十个。坐在地头的老人告诉记者,画出来的这些下面可能就是墓葬,听说仅他的田地下就有十二个!记者发现,在围起来的区域里,有一个直径两三米的圆形地块被圈出,是这些被画出的最大的一块。老人指着其旁边另一个圆圈的一角说,杨平就是从这里掉进去的。
这位老人说,今年他68岁了,从记事起,他就知道这片区域是村里一些村民们安葬先辈的地方,基本全是坟头。“小时候听爷爷说,有一个知府什么的官葬在了这里,”老人说,那时候这里有三个很高的墓碑,其中一个墓碑上面还有蛟龙,碑文里写着“知府”字样。
老人回忆说,后来坟头都被推平了,墓碑也被村民挪作他用。以前浇地时,田地里经常出现洞口,水一直流也流不满,“都以为是坟墓,但还真不知道是古墓呢”。
顺平县文保部门:系墓葬群,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专家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早的墓葬群,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还有明代、清代的墓葬,是历经多个朝代形成的墓葬群,但墓葬的规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顺平县旅游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保定市相关专家对墓群进行勘探,得出了以上初步判断。
该负责人介绍,杨平务农时不小心掉进墓穴的盗洞,发现了这一墓葬群。随后保定市文保部门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初步勘探。关于墓群的详细情况,需等勘探报告完成后才能了解。
目前,顺平县文保部门已将盗洞填埋,并向上级文保部门汇报。接下来,他们将按照上级的要求对该墓葬进行进一步处理。在此期间,顺平县文保部门将对墓葬群原状保护。(燕赵都市报记者王日成 文/图)(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