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死之约” 河北老兵替牺牲战友尽孝33年

03.05.2017  23:32


图为老兵们与门二柱家人拍摄全家福。 吕新颖 摄



图为老兵们将慰问金送到门二柱母亲手中。 吕新颖 摄

   原标题:践行“生死之约” 河北廊坊老兵替牺牲战友尽孝33年

  中新网廊坊5月3日电 (宋敏涛 吕新颖)“谁活下来了,谁就要替牺牲的战友尽孝。”33年间,河北廊坊籍老兵王金奎和战友们践行“生死之约”,每年都要到已经牺牲的定州籍战友门二柱家中,看望他的父母。2日,王金奎和战友们向记者说出了这个已经履行33年的“生死之约”。

  4月28日,14名廊坊籍老兵再次驱车200公里赶赴定州,履行33前战场上的承诺。车上的老兵——王金奎、王德洋、王继功、王凤良、张术才、张建光、张怀茹、刘会龙、刘景杰、董立强、吴春海、崔振德、陈大利、欧阳凤芝有着30多年的交情,他们一见面就追忆起了难忘的军旅生涯。

  33年前,他们同一批入伍,都是廊坊同乡,还编入了同一个连队,赶赴祖国南疆,经历了一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他们被编入了保障、运输队,在驻地认识了边防团战士——河北定州老乡门二柱。

  “1984年4月28日,是收复老山的日子,也是战友门二柱的忌日。”王金奎告诉记者:“门二柱1983年入伍时才17岁,1984年4月28日老山战斗打响第一天就壮烈牺牲。我们在前线相处了两个月,营房只有几十米远,都是河北老乡,像兄弟一样相处。我们曾开玩笑却又沉重地承诺过:谁活下来了,谁就要替牺牲的战友尽孝。那天早晨,二柱上前线,还跟我和王德洋说‘大哥,我上去了,等我回来。’结果,却再没有回来……”说着,王金奎陷入了沉思。

  王金奎介绍,作为物资后勤部队,当年这些廊坊藉老兵都拼尽了全力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为保障战役,他们曾经五天五夜连续装运不停,抬着弹药箱就能睡过去。谈起当年的情形,王金奎和战友们说:“如果哪天国家需要,一声召唤,我们立即上战场。

  战后,这些老兵复员回到廊坊,虽然在和平年代里各自过着安静的生活,但总也忘不了战火中血染的情谊。33年间,老兵崔振德因为岳父家也在定州,复员后每年都去看望门二柱的父母。王金奎复员后,第一时间与定州市民政局联系,查到了门二柱家的住址,得知战友的父母仍健在,也经常不定期地去看望二老。

  2015年4月,王金奎赶赴云南省麻栗坡,凭吊生命永远定格在18岁的战友门二柱。当他看到门二柱墓碑上没有照片时,便萌生了拿一张门二柱的照片放到墓碑上的想法。

  回廊坊,王金奎将这个想法说出后得到了几位战友的支持,大家都想去看看牺牲战友的父母。双方相见后,说起牺牲的门二柱,战友们与二柱的父母哭成一团……

  2016年2月18日,10名老兵再次来看望战友爹娘。大家商量把看望日期定在次年4月28日,替战友尽孝,也想到战友的墓前说说话。

  今年4月28日当天,轻车熟路,老兵们顺利地来到门二柱母亲家的楼下,可老人却只剩下一位。一见面,门二柱的母亲就认出了王金奎,连声说:“这么远的路,你们不用老惦记我。”大家围着老人坐下,看着儿子的战友,想起自己埋骨南疆的儿子,谈起不久前因病去世的老伴儿,门二柱母亲的眼泪又流了出来,老兵们的眼圈也红了。

  去年来了10名老兵,这次又换了几个人。大家都在同一阵地驻防,很多人都认识门二柱,听说去看望他的母亲,都二话不说凑出了慰问金及生活用品。

  门二柱的母亲年近八旬,跟着其他子女生活,老人说,每年都有几批孩子的战友登门看望,儿子牺牲33年了,但她觉得儿子一直都在,也为儿子骄傲。

  当天,看望了门二柱的母亲,老兵们又来到位于定州市的门二柱烈士墓前祭奠。他们抚摸着墓碑,和战友说着心里话,感受着战友曾经的气息。老兵们列队,给昔日的战友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这么多年了,咱们的约定我们基本上做到了。你放心,父亲不在了,我们会继续照顾好母亲,我们的约定一辈子有效!”王金奎坐在墓前,拿出白酒,给门二柱倒上一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老兵们都端起酒杯说:“老人很好,我们也很好,兄弟,你看到了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