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小城市如何精、富、美——全国无党派人士赴河北调研小城市培育建设
5月下旬,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为领队、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为团长的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一行来到河北,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小城市培育建设”主题开展调研探讨,为京津冀特别是河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及小城市培育建设建言献策。
突出个性,不能导致“千城一面”
京津冀区域的面积有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多人。这个区域突出的特征,是不平衡性。反映在空间上,就是拥有高度发达的中心城市与相对落后的“腹地”。京津冀周边的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已经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短板。不断完善新城及中小城市功能,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河北省有20个县级市和105个县城,县城城区平均人口规模不足11万,60%左右的县城人口不足10万人,70%左右的县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县的数量多、县城规模小是河北省小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此外,全省平原地区超过70%的县(市),农村非农就业比重超过50%,“半城镇化”特征明显,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存在“两个一千万人”。一方面已经存在约1000万“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农业转移人口需要解决市民化问题;另一方面受到内生型的农村工业化的影响,还存在“就业在农村、户籍在农村”的另一类半城镇化问题。
如何让河北中小城市在一体化中“露头”,应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任务之一。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正定古城墙文化保护现场、乡村工业盛华集团、石家庄中博汽车产业园、辛集新垒头镇四合新村、辛集国际皮革城、河北腾跃实业有限公司、聚成物流园区、鑫鹏网带公司、安德森智能家居产业孵化园区、涿州市老碾台食品有限公司、固安规划馆等。
陈喜庆表示,河北省在城镇化进程中,山区生态优势与平原环境短板同在,人文资源优势与公共服务短板并存,环京津区位优势与“虹吸效应”短板共生。小城市的培育建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扬长补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学透、用足既有的政策。
如何分类引导河北中小城市发展,明确差异化与特色化的评价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认为,中小城市和大城市不一样,不能追求综合化的发展道路。中小城市的人才、资本等各个方面都无法和大城市抗衡,不能搞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必须扶持和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自上而下的政府政策应该支持和扶持中小城市走专业化的道路,从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资源配置、城市特色、考核指标上都要给予特色化,传统的规模化、标准化就要摒弃,城市的街道、建筑、景观、生态方面都应该追求地方特点。
“河北城市化发展特点是县小、县多,这种现状有其历史原因,在新一轮的一体化发展中,要依据当地的发展现状采用适用的办法,不宜一味地拆并,造成发展中的重大浪费,要顺应当地的发展规律,顺势而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傅阳说,在现状的基础上发展以县城为主体的小城市,以及社会化网络化的小城市群,通过现代化交通、网络联系起来,形成各县产业特色的小城市群络。
“制定规划和发展中小城市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遵守环保法、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不能搞拍脑袋工程,更不能换一任领导改一次规划,要重视城市的长远发展。”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如是说。
因地制宜,不必为做三产而操之过急
县城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关键,也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强化县城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河北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存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县域经济发达,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3,而县域经济的主体又集中在县城以下的乡镇(村)。这导致河北省存在大量‘离土不离乡’的半城镇化人口。”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助理刘卫东表示,河北短期内难以让县域经济都集中到县城的开发区,如何让这部分“半城镇化”人口就地“市民化”是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关键是加快县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条件),同时积极发展城乡公交系统。通过改善乡村地区的可行性,让居住在那里的人口可以便捷地享受到县城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傅阳认为,对于三次产业的比例也要因地制宜,以目前的状况,第二产应当作为重点发展的内容,以制造业为主体,由小而大,由大而强,由强而精,不必为做三产而操之过急。例如调研中安平县丝网产业,已经做到了全国产量的80%,小产品大产业,这个特色产业要做大做强,继续向高端发展。
“当全县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县城资源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后,大多数制造环节可能会迁移出县城,县城会成为企业总部、营销、展示的集聚地,第三产业会成为县城的主导产业。” 北京市政协委员、龙信数据首席数据科学家屈庆超分析,以安平县为例,安平县通过大力实施城建突围战略,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安平县不断完善县城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道路管网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加快城市商务中心、城市综合体、商贸集聚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安平专业市场的配套建设,以及国家级丝网实验室、丝网产业物流基地、国际丝网商贸城、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等建设,提高了城市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能力。
周光权建议,县城在城市化过程中是关键角色,必须重视其连接大城市和乡镇的桥梁作用;为保护环境,需要尽可能将乡镇产业集中到县城的工业园区;县城规模必须有度,要做到大小适中,不能盲目追求扩大县城人口,更不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建学校,就近入学原则;县城和中小城镇之间应当有互补关系。
赋予权限,尊重城市缓慢发展的规律
如何塑造中小城市发展特色,打造与大城市差异化的工作生活环境,培育出“小而精”“小而富”“小而美”的新兴小城市?又如何试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现在首要的是提升小城市的空间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和服务水平,开发区要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投入和产出,不应在既有开发区未用之时,拓展新的空间。”傅阳建议,要注重市场一体化的工作,就要做“通”的工作。一是空间上的“通”。加强高速公路、高铁的建设,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二是在居民化公共服务上的“通”。比如北京公交卡,在北京、天津、河北都能使用,河北的公交卡可以上北京使用。三是行政上的“通”。比如医疗、教育等的统一,医保、社保的一体化。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强力推动当地一体化进程,进而带来京津非主体功能的外溢,促进河北城市化的进程。最后,要充分细致地研究不同地区的利益机制,做到共赢、互利。
刘卫东分析,加快设市步伐,包括县级市和设区市。赋予县城更大的权限,包括用地指标、城建资金来源。乡镇干部考核机制改革,按功能区制定不同考核指标,推动县域经济活动向县城集中。
“要培育新兴小城市,必须尊重城市缓慢发展的规律,重视中小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产业发展、街区设置等都要突出其特色,解决好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问题,给个人的就业、生存发展提供机遇。”周光权认为。
“改革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屈庆超建议,从依靠政府投资搞建设,转变为依靠政策向市场要资金,向社会要资金的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投入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的管理,改革和完善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模式和统一高效的原则,理顺条块关系,建立功能完整、体现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镇级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增强小城镇自主决策和统筹协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