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最大罚单不应是葛兰素史克案的句号
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19日依法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马克锐等人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进行不公开开庭审理,并于当日公开宣判。GSKCI被判处罚金人民币30亿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最大罚单,马克锐等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到三年。(9月20日新华社)
主要涉案人员获刑、葛兰素史克被处以30亿元罚单——判决的严厉程度,已经超乎许多人的想象。不得不说明的是,葛兰素史克毕竟实力超群、资金雄厚。而且,面对史上最大的罚单,葛兰素史克的官方表态也很具有全球战略的高度——接受罚单,坚持整改,坚持投资中国市场。
不过,一家世界500强的跨国药品生产企业,在许多领域都有自己的“治病良方”,然而,面对一个潜规则横行的中国医药市场,却选择了随波逐流、浑水摸鱼并从恶如崩,这着实发人深思。
回到案件本身,葛兰素史克管理人员从上到下都选择向医生、医药代表甚至是一些公务人员行贿,构成了行贿罪。这起案件本身没有什么疑问。而针对葛兰素史克对华销售药品价格超出在欧美国家的10倍之多的事实,国人尤其是患者及家属们可谓也是“恨之入骨”。在很大程度上,因为葛兰素史克公司在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胃肠道和代谢四大医疗领域代表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这也决定了一些疾病的患者必须而且只能使用葛兰素史克生产的药品。其行贿并抬高价格之举,无疑加剧了国人“看不起病”的问题。
葛兰素史克,有罪必应有罚。但是,如果把葛兰素史克比作一张试验试纸,则试验的结果让国人心痛。在笔者看来,葛兰素史克至少对我国的医药体制现状试验出了两大病情:一是,价格监管存在巨大的漏洞,至少从表面上看,对于相关药品的价格,根本都不参照国际标准,以至于葛兰素史克的药品价格可以无限离谱;二是,以药养医,最终抬高了药品价格,扰乱了市场秩序,在所有的成本转嫁给患者后,让“看不起病”的现象愈演愈烈。
在国际上口碑极佳的世界500强外企,来到我国之后,似乎很快就能学会潜规则的事实表明:对于整个中国医药市场而言,比要求所有企业遵纪守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市场之中所有的潜规则都摆上桌面,确保这个行业内的所有法则都是敞亮而公开的。并且,医生没有受贿的空间,患者也不再任人宰割,相关部门对于药品价格的监管,也能够确保国内外市场上的等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外企们不敢在中国行贿,也才不会留下一个外企在中国“南橘并枳”的结果。
开出最大罚单不应是葛兰素史克案的句号——比惩罚重要的是改革,而改革的目标是价值的还原。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明确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而破除以药养医、规范价格管理,也将成为接下来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或许,这才是规避再次出现葛兰素史克式悲剧的治病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