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身份证”值得期待

09.06.2015  18:07

  随着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愈演愈烈,骚扰电话和各种诈骗令人防不胜防。记者近日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获悉,独立于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之外的“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已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安全审查,开始向公民签发eID(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用虚拟身份的推广,避免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6月8日《信息时报》)

  由于我国目前缺少网络身份识别和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绝大部分网络应用只能以姓名、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在网上认证身份,这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深层原因。

  而网络应用越广泛,则需要注册、登记个人身份信息的地方也就越多,相应的造成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概率也就越高。目前公安部正在大力推行的“网络身份证”,其加密算法在理论上是不可破解的,即使被读出,也只是没有意义的字符串,这样公民在网络信息注册或进行网上商业行为时,就不需要明确的个人信息,出示eID即可。

  所谓“网络身份证”,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进行各种社交、商业、社会活动时采用的身份信息,和现实中的公民身份证类似,只不过它是专门在网络上使用的。它既可以保证我们自由地在网络上从事各种活动,同时又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隐藏个人信息,自然也就大大增加了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力度,避免了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与此同时,“网络身份证”还有一个对网友来说极为便利的实用功能,那就是可以实现“一次签发,各处使用”,这就避免了网友每次到一个新的网站,或者是下载一个新的应用软件,就得设置和记忆一次账号、密码。

  当然了,很多网友对“网络身份证”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为这样就可以帮助自己在网络上实现“隐形”,进而可以让自己在网络虚拟世界为所欲为了,其实不然,“网络身份证”和我们现实中身份证一样,具有唯一性,每个公民只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对应的eID,这个eID在网络上代表的就是一个特定的公民。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像保存好我们现实中的身份证一样来保存好我们的“网络身份证”,一旦丢失、被盗、被借用,那么可能就会像现实中的身份证被盗用一样,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麻烦和困扰,甚至因此卷入官司当中。

  如果说随着网络的兴起,尤其是随着各种各样网络应用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日常化,我们已经是生活在现实和虚拟两个“平行世界”中的话,那么诸如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网络用户身份认定等等问题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网络身份证”的推广和使用,主要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所以它的应用前景是值得我们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