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网线”帮他赢了这场与父亲的比赛

12.06.2018  23:05

  新华社石家庄6月11日电(记者徐步云)今年初,李鹏举和他的父亲公布了一场比赛结果:他以600万元的年利润战胜了80万元年利润的父亲。

  原来,两年前,父子俩围绕扩大羊绒初加工规模还是依托“互联网+”转型羊绒深加工发生过一场激烈争执。

  李鹏举的父亲是清河第一批羊绒企业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羊绒分梳。2016年,他打算增购一批羊绒分梳机扩大生产,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李鹏举却坚决反对。

  “近几年,互联网迅速发展,清河羊绒只有抓住时机向深加工转型,再通过线上销售,才能有更大的利润和发展空间。”李鹏举说,他打算生产羊绒衫和双面呢大衣。

  最后,父子俩约定各干各的:父亲继续从事羊绒分梳,儿子拿着10万元启动资金,从事深加工和电子商务,两年后比赛谁赚得多。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李鹏举相信自己的决定能吸引来合作伙伴。为此,他对清河羊绒市场进行调研,写了一份项目投资规划书,一个月找了12家企业,却没有一家愿意与他合作,因为没有人相信一个30岁的小伙子能有干出什么名堂。

  于是,李鹏举先找了一家代加工厂生产少量的双面呢大衣,在自己的网店和微店销售。由于产品款式新颖、质量过硬,三个月就卖出了1000多件。在此期间,政府也给了他一些信贷政策和客户资源上的帮助。

  赚到“第一桶金”以后,李鹏举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发展自己的品牌。除了在网上销售,他还建立了羊绒网商供货平台。由于瞄准了市场需求,他的公司去年“双11”当月的销售额就达到了800万。

  “当初,只给10万元是让他到市场上‘碰碰壁’买个教训,没想到靠着一根网线,一年赚的比我五年还多,还真不能小看年轻人。”李鹏举的父亲认输了。

  李鹏举的家乡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加工集散地,被称为“中国羊绒之都”,这里的羊绒产业发展已有40个年头。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清河也大力发展电商,乘上了这股“东风”。一方面,县里开设各种免费的电商培训班,聘请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加大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和创业者启动资金不足的难题。

  通过羊绒电商获益的不仅是李鹏举这样的青年企业家,越来越多的清河村民也开始报班学习、开网店、当老板,主动创业脱贫。

  两年前,赵福双还是西张古村出了名的贫困户,现在不仅脱贫,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

  “以前缺少就业技能,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只能靠几亩地过活,加上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赵福双说。

  2016年,赵福双通过参加电商培训班做起羊绒电商,没想到第一个月就赚了3000元。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好,两年多来收入达到30万元。

  在清河,像赵福双这样有着致富经历的村民不在少数。2018年,清河的淘宝村达到17个,网店3.5万家,从业者6万人,年销售额近50亿,形成了“家家户户开网店,村民人人是‘老板’”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