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国家网信办讲接查举报 封不良公号刹住谣言
【环球时报记者 刘畅】一个理想的网络空间什么样?世界还在摸索。但至少不该是色情活跃,暴力受捧,诈骗横行,谣言遍野。于是,各国网络空间的执法队应运而生。在中国,它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国家网信办”)。《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走进国家网信办位于北京东二环内的办公楼,这里文件摞得山高,电话响个不停,挑灯夜战是常态。它是执法队,更是互联网生态建设的牵头人,召集政府管理方、企业运营方和中国逾6亿网络用户共同维护,共同受益。在网络空间你我共享一个身份:网民。
被关闭公号“关注量不低”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去年2月召开首次会议,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居世界之首。
作为中国互联网主管部门,国家网信办的举动自然引人关注。这种关注既针对盛事,比如去年末国家网信办和浙江省政府在乌镇主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展现中国互联网管理的开放姿态;也针对具体的管理和执法动作,比如在刚过去的1月,国家网信办关闭一些微信公众账号、约谈网易,2月4日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被媒体称为“账号十条”。
1月末一个傍晚,在开完两场会、送走最后一拨访客后,国家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局长徐丰在他的办公室坐下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他说,133个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微信公号是近期一次性关闭的,“针对微信公号的专项治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这些公号我们已经监看了一段时间”。
被关闭的133个公号绝大多数来自举报。根据国家网信办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以下简称“举报中心”)的数据,2014年受理和处置公众举报109.4万件。举报中心主任张成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去年4月开始,举报中心电话、网络、客户端平台接到针对微信公号的举报多了起来。
张成刚说,133个公号有以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为“主业”的,如“这不是 历史 ”(微信号:zhebushilishi)就八国联军侵华、平型关大捷等历史事件发布所谓“考证”文章,也有一批营销账号,为提升关注度,穿插发布歪曲史实的信息。张成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些文章明显有杜撰歪曲成分,有的还颇具迷惑性,“举报中心接报后进行初步分析,有些要提交权威机构做专业鉴别,经过认真调查核实,最后提交执法部门依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