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江:“综合评价录取”如何才能走的更远?

07.07.2014  17:55

    昨天,上海交通大学宣布,率先使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学生综合素质测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据介绍,本次上海交大的高考录取改革首推综合评价,考生的高考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都被纳入评价体系。其中,高考成绩占6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参加录取改革的考生自愿提出申请并进行志愿填报,由学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投档成绩,按照招生计划人数的2倍确定参加综合素质测试的考生人选。(《京华时报》7月6日)

    “一考定终身”所带来的高考指挥棒效应,一直以来可以说饱受诟病。指望中小学教育对这根无形的指挥棒视而不见,真心实意的搞素质教育,自然只能是一厢情愿。现实中,素质教育的尝试,假如不是口是心非,多半只能是浅尝辄止,真有那么几家不谙世事动真格的,也往往在发现自己唐突冒进后,不得不半路折戟。一些真心实意搞素质教育的学校,最终不得不承认试验失败,并老老实实退回分数教育的老路,显然并非素质教育徒有虚名或缺乏市场。归根结底,素质教育这条胳膊,想要扳过高考指挥棒这条大腿,其实早已注定是堂吉诃德战风车的下场。

    可见,教育向其本意的回归,假如不去从根本上调整高考指挥棒的方向,仅仅是声嘶力竭的吆喝素质教育,显然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番上海交大 试点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大学录取不再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引入综合素质测试指标,多少令人眼前一亮。不难设想,既然按照新的录取方案,高考成 绩仅占6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则占到30%,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高考成绩所占比重的下降,有望真正意义上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规则,而综合素质占据一席之地,则让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不再只是个虚名,而是真正有了实用性。当高考录取标准这根指挥棒既看分数也看素质,素质教育被真正落到实处,也才算具备了基本的前提。

    应当承认,无论是将“分数线”变为“分数段”,还是探索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新模式,当然不失为对高考招录制度的有益改革和尝试,当高校招生这根指挥棒被调 整并优化,整体的教育改革才有望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过,尽管号称接轨世界一流大学的录取模式,但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究竟能走多远,又是否真能助素质教育 “咸鱼翻身”,的确还不能过早乐观。

    事实上,综合评价录取模式,上海交大其实并不能算第一个吃螃蟹的。无论是高考加分制度,还是高校自主招生,也早有类似的尝试。某种程度上,所谓综合评价录取,不过是高考加分制度的一个升级版。只不过加分的项目,换成了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与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罢了。这些在此前的高校自主招生中,早已不算新鲜。而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的问题与猫腻,其实并不少见,综合素质成为一个筐,权力和金钱统统可以往里装,这一点在近期曝出的高考体优生加分潜规则中,就可见一斑。至于30%的综合素质占比所引入的新的不公,富裕家庭与发达地区相对贫困家庭与后发地区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综合评价录取改革,如何规避上述问题,并防止综合素质测评沦为嫌贫爱富,乃至对学生身世的歧视,同样是绕不开的话题。

    基于此,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初衷当然不错,但只有跳出“高考加分”升级版这一窠臼,才有望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