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绩效预算管理将在全省各级全面施行

06.08.2015  10:17
  近年来,每年河北省的财政收入和支出都达到数千亿元,如何让这些“巨款”花得更明白、更有实效?在今天召开的全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工作会议上,河北省提出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绩效预算管理,将绩效理念、绩效要求贯穿到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也标志着河北省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先行军”——绩效预算改革进入全省推进阶段。

    

  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石。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目前,河北省由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涉及财政资金数千亿元。如何改革完善预算管理,用制度架起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高压线”,关系着庞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效率和百姓福祉。

  

  从2014年开始,河北省开始在省本级全面推进并在衡水、承德、宁晋等地开始了绩效预算改革试点,初步实现了预算编制规范、资金使用绩效提高的目标,取得了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根据部署,从今年开始,河北省将在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开展绩效预算改革,将绩效理念和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工作全过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其中,“横向到边”指的是覆盖所有预算部门(单位),“纵向到底”指的是贯通省市县三级,最后形成“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全面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预算编制有目标。政府预算将围绕政府行政目标来确定,部门预算围绕部门职责来编制,项目预算以绩效高低为标准来确定,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不仅将使权力使用有明确的约束,而且使预算决策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则和规范的方法,钱给与不给的标准清晰明了。

  

  预算执行有监控。形成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为主要环节的管理闭环,绩效信息、项目指标贯穿全程、动态监控、即时管理,特别是对偏离绩效目标的预算项目,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偏或者停止执行,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和绩效持续提升。

  

  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财政监督的重点将转向合规性检查与绩效监督、绩效评价并重。完善绩效评价报告制度和绩效问责制度,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并作为完善政策、分配资金、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河北省要求,从编制2016年预算开始,全省要把所有预算单位(除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全部纳入绩效预算编制范围。并且,各地将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开发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省、市、县三级预算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达到预算项目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