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忠诚》采制播出纪实
辽宁号航母与舰载机试航成功书写科学家出色答卷
北斗卫星升空运行凝聚科学家心血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要有人守望理想的星空,一个变化的时代总要有人坚守价值的高地,湖南卫视肩负起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责任,今年分两季播出一批当代人民科学家的动人故事,展示他们坚守信念、忠于祖国、乐于奉献、勇攀高峰的可贵精神。作品主题鲜明、直击心灵,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成为湖南卫视又一“现象级”电视系列报道。
——编 者
本报记者 卞 振
《绝对忠诚》之所以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共鸣,首先因为“绝对忠诚”的精神呼应了时代的绝对需要——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报道是对“爱国、敬业、忠诚、奉献”等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与追寻。
4月8日至4月18日,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推出《绝对忠诚》第一季,用11集系列报道,展示了11位常年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的人民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是坚守沙漠、冰山、海洋和森林的生态守护神屈建军、汪思龙、吴通华、陈偿、李兰海、王俊杰、陈仁升,坚守边远基地的航天、能源专家车著明、高敏忠、杨红后、李建刚等。
“八一”前后,即7月30日至8月5日,《湖南新闻联播》又推出《绝对忠诚》第二季,集中报道了7位为国铸剑的军旅科学家。他们是从事激光陀螺和北斗导航研究的高级工程师丁金星、陈华明;航母和歼15战机的总监造师杨雷、陈青;从事导弹和坦克研究的专家李鸿、张兵志和风洞群的总设计师廖达雄等。
两季节目的采制和播出,得到了中科院、总政、总装、海装、国防科大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但帮助确定选题,提供拍摄方便,还进行了严格的审片把关。
为了做好《绝对忠诚》系列报道,湖南台新闻中心不仅主动设置议题、精心策划,还举全中心之力,由各栏目制片人和骨干带队,组成20多个采访组,分赴全国各地采访。他们的足迹遍及北京、辽宁、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甘肃、西藏、新疆以及西沙群岛等地,累计行程达20多万公里。有位摄像师在祁连山采访时感冒了,但仍坚持爬到海拔3800米左右的观测点去拍摄。有位记者到长沙宁乡拍摄家乡科学家的故事,虽然离自己父母家很近,但三过家门而不入,硬是等节目播完后才回去看望有病在身的父亲。
为了节目能按时播出,许多编辑记者采访回来后又连续三天三夜坚守在机房写稿、编辑。每篇报道都要经过十多遍的反复修改、打磨后才能送审。为确保报道的精彩和准确,分管新闻的台领导和中心负责人坚持每篇报道都要仔细改稿、审片多次,许多同志一连几天都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湖南台台长、党委书记吕焕斌对系列报道进行了总体把控和具体指导。
为了让《绝对忠诚》能真正成为观众喜爱的一道原汁原味的特色菜,创作团队坚持一贯的大片纪实手法,在人物选择、细节挖掘、情感渲染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在确定人物典型时,为了既能凸现人物忠诚、爱岗、坚守、奉献等可贵品质,又要有吸引观众的新鲜感,大家讨论并认可了三条选择标准:一是常年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奉献的人,二是承担着国家重要使命的人,三是很少为人所知晓的人。这样的典型就能给人强烈的现实冲击感。两季报道的18位科学家都符合这样的标准。
再好的典型,如果没有生动的细节,也很难打动人。为此,创作团队提出“感天动地”的工作标准,要求记者一定要深入人物的内心深处,找到能震撼心灵的故事。播出时,每个主人公还要有一两句值得传颂的经典独白。节目大量运用纪实的手法,不摆拍,不导演,做到真实自然,同时又要能及时捕捉人物的内心情感。为此,在拍摄这些人物时,基本是采用双机位,甚至多机位不停机的方式拍摄。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与主人公同吃同住同劳动,和他们摸爬滚打在一起,通过“零距离采访”和“隐藏式拍摄”,记录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催人泪下的故事。纪实报道中,“失败就是差一点点成功,成功就是差一点点失败”“宁可战死沙场也不当逃兵”“军人,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等,这些人物的经典语录和经典解说词,都让人肃然起敬、回味悠长。
为让作品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创作团队特意提出了“惊天动地”的制作要求。镜头要能上天、入地、下海,为此,数十名记者及采编技术人员来到了科学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克服远距离机动、风沙、高原反应、晕船、水土不服等困难,动用六角翼、动力伞等特种装备和常规设备,使采制的新闻素材达200多个小时。节目中鹰击长空、天体运转、导弹飞天、大漠长河等镜头给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绝对忠诚》的四个宣传片,也是集体重点打磨的精品。从音乐和画面的选择,到主题词的推敲,语不惊人誓不休,每个宣传片都是反复修改几十次的结果。播出时,每一条报道都配以主宣传片、评论和副宣传片,用音乐等全方位调动观众的情绪,许多人看过报道后都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传播上,《绝对忠诚》与平面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互动融合,有效地扩大了传播效果,使科学家的芬芳传播久远。
首先,在播出方式上从一次性播出变为多次播出和反复播出;从一屏观看变为多屏、多渠道收听收看,节目影响力成倍放大。为使观众有多次收听收看的机会,节目一播完,又将单条报道的视频在新浪网、芒果TV、军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主流和门户网站上进行链接和推送,使人们又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屏幕等进行反复的欣赏,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两季节目播出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新浪、网易、搜狐、凤凰网等200余家主要网站相继转载,网络互动社区阅读量超过1亿人次,相关视频在网站上点击量超过4000万人次。中宣部《新闻阅评》、湖南省委宣传部《阅评简报》多期刊文对节目进行充分肯定,《光明日报》等纷纷刊发评论文章。湖南省的主要领导也多次表扬《绝对忠诚》,肯定其是一组高品质的新闻报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激光陀螺仪专家丁金星老人看完自己的报道后,专门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昨晚跟老伴看了节目,很激动,老伴说我这辈子没白干,我自己也觉得我的人生可以画个句号了。”看了航母总监造师杨雷的报道后,95135部队官兵来信说:“报道振奋士气!让我们军人反思!向军队的科学家们敬礼,向《绝对忠诚》全体工作人员敬礼!这是给我们最好的建军节礼物。”湖南科技大学的大学生被人民科学家的故事所感动,还用“来自星星的科学家”作为标题,追随着节目播出的节奏,自发创作了《绝对忠诚》漫画版的系列故事在网上传播,颇受年轻人的关注。
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客户端的传播,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情参与。仅在新浪微博“绝对忠诚”的两季微话题中,就有近100万人参与讨论转发,其中单条微博的最高阅读量为112万人次,5496人参与讨论转发,参与讨论的网友既有40、50后的老人,也有60、70后的中年人、还有80、90后甚至00后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