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乡村65年巨变 绘就幸福新画卷

07.10.2014  22:01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经是我市很多农村的真实写照。65年弹指一挥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逐步深入,一条条街道换新颜,一道道白墙映蓝天,一处处村美民富的幸福风景,正在我市1.5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斗艳怒放。

刘香菊是藁城区杜村人,在她家里,几乎完整的保存着这些年来村里的老照片。这些照片有的记录了原来的街道旧貌,有的记录了田间的道路,这套“特殊档案”。也成为杜村旧貌换新颜的真实写照。

如今,这个昔日破败不堪的小村庄完全变了模样,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道路两侧绿植郁郁葱葱。刘香菊说,她要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前的杜村都拍下来、传下去,让乡亲们和子孙后代都能清楚地看到村里的变化、家里的变化。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开展以来,杜村清理出了各类垃圾30000多立方米,美化墙体约10000平方米、铺设便道砖10000平方米。同时新栽植了1500棵乔木、6000多株花灌木和1000多平方米草坪,让这个小村庄彻底变了样。

农村变化的不只是在外表,很多乡亲家里也在发生着新变化。正定县丰隆疃村的戎振华告诉记者,改厕让他们彻底告别了以前连茅圈和旱厕的臭味。

村里的连茅圈改完了,臭味没了。看着变美、变干净的家乡,戎振华乐的合不拢嘴。他告诉我们儿子在外地当兵,他现在经常把村里的照片发给孩子,让他也看看家乡的大变化。

而在高邑县东塔影村,记者注意到,村里最大的变化是新添了分类收集垃圾箱。

东塔影村现在已经率先纳入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之中。村里成立了保洁小队,10名保洁员负责着全村五纵五横十条大街的的保洁任务,清理出来的垃圾,由专业人员统一收集、处理。现如今,原来垃圾堵路、垃圾围村的“脏乱差”没有了,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这也让村民们非常满意。

据了解,目前全市总投入超过6亿元,完成改厕16万余户,硬化街道372.6万平方米;清理垃圾和杂物207.1万立方米,新栽树木250万株。随着“四清”任务基本完成,广大农村正在迅速的改变脏、乱、差的旧面貌,向着干净、整洁、舒适、幸福的美丽乡村蜕变。

污水的处理和排放,在农村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在藁城市岗上镇故献村的排污渠旁,有一座占地300余平方米的小庭院,院内垂柳环绕,绿草如茵,还有一个养鱼池。很难想象这个花园似的庭院就是故献村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全市建成最早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总投资81万元,设计日处理污水50吨,多时可达70吨,基本解决了故献村两栋80户居民楼和机场路沿线门店企业及住户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据郝雁军介绍,污水处理站现在每天能处理全村30%的污水。而且这种小型污水处理站建设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简单,不产生活性污泥,比较适合在农村推广。村里计划今年再扩建一个,只需扩建系统,其它的单元都可以共用,建成后可处理污水100吨。

如今,全市农村首批建立了5个像故献村这样的污水处理站,不仅把全村的污水处理得干干净净,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渗坑、渗井排放或随街乱流等问题,而且还可以用处理过的水养鱼、淋菜和灌溉农田。据了解,目前,新乐、正定、高邑、赞皇、井陉、元氏等县市区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目前也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前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