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谈】褒扬见义勇为的时代样本
□徐娟
6月4日下午,在湖南娄底,当看到有人从娄底二大桥坠河,在桥下躲雨的5名河南民间杂技艺人接连跳下河去救人。最终,32岁的殷晓非体力不支,与坠河女子一同沉入涟水河。河南团省委追授他为“河南省见义勇为青年英雄”。由于殷晓非家庭非常困难,身后老母幼子缺乏照料,团省委专门成立志愿者“一对一”帮扶团队,设立“青年英雄殷晓非专项救助基金”,资助抚养殷晓非年幼的孩子成长成才。(据《人民日报》6月10日报道)
“湘豫共动容,千里送英雄。”斯人已逝,如何褒扬他见义勇为的精神,便成了摆在生者和全社会面前的一道考题。在这方面,之前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尽管政府给见义勇为者以很高的荣誉和奖励,公众也纷纷慷慨解囊,但仍难以给他们及其家庭切实有力的生活保障。于是,“热热闹闹一阵子、凄凄惨惨一辈子”,也就成为了一些见义勇为者及其家人陷入困窘的写照。
见义勇为的英雄们在国家、集体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甚至献出宝贵生命,这种精神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但是,如果在英雄们发扬了“最美”的精神、拿出“最美”的行动之后,家庭、子女却得不到最妥善的照顾,那么,不仅英雄的亲人会遗憾,公众也会感到心寒。所以,我们不仅要赞美“最美”,更要尽最大努力呵护“最美”。
让英雄身后无忧,增强人们学习楷模的勇气——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河南省有关方面并没有采取过去常见的一次性奖励、发动公众捐款捐物等救助形式,而是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通过“一对一”帮扶、设立专项救助基金的办法,保障英雄家庭日常生活、老人赡养等必要支出。这是对见义勇为者及其家庭真正的人文关怀和扶助,打造了褒扬见义勇为精神的时代样本,解除了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给“最美”之花的持续绽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里,见义勇为者理应由社会为其提供制度性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褒扬见义勇为方面,公共财政如何兜底,立法层面如何推进,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