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约束企业行贿之手,别指望“叛徒”破窗

04.09.2014  12:33

    “一名工作人员伏案而睡,其身旁办公桌上堆积着一捆崭新的百元人民币和数十个红包,而红包下面压着一份向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干部送礼的送礼清单”。这是中交二勘院职工胡剑兵,向南京市纪委和媒体曝出该单位“送礼清单”系列照片中的一个画面。目前,相关部门已对这份“送礼清单”展开了调查。而曝出此事的胡剑兵则被单位同事骂作“叛徒”。(9月3日 《法治周末》)

    成捆的“礼金”、“半透明”的送礼清单,中交二勘院的送礼运作可以用毫不避讳形容。这显然与当前反腐不断加码,请客送礼异常收敛的形式,非常不应景、不协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名明目张胆的送礼,居然可以严密的监管下“悄无声息”。倘若不是出现叛徒,真不知这样的腐败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演变到什么程度。

    必须承认,胡剑兵发展成“叛徒”,完全是一个意外。胡剑兵并非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反腐斗士。倘若不是被公司“流放”到边远的南京项目部,不是与公司在补偿金上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胡剑兵不会剑走偏锋,用“送礼清单”倒逼公司就范。然而,在生活中这样的意外多么?换句话说,有多少送礼清单在“正常”的掩护下安然无恙?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与外部监查相比,内部人反水对腐败的杀伤更大、更直接。但实事求是的说,就企业反腐而言,内部出现叛徒的机会并不大。以胡剑兵案为例,若不是诸多意外的叠加,胡剑兵不可能成为“叛徒”。在胡剑兵待岗的1年7个月中,其损失的收入是31万,而同期他的基本工资是30600元。也就是说,其90%的收入来自于效益。显然,举报公司行贿,也是在掐自己收入的大头。不是万不得已,有几个人会这么干?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之所以把行贿当成家常便饭,无非一是为了权力少找麻烦,二是为了获得额外的、灰色的发展机会。而对于员工来说,多少都会共享到一些企业的“行贿成果”。因此,出现叛徒只是特例,沉默才是常态。而企业内部人的守口如瓶,其实反映出的是当下反腐斗争的一个死角---对行贿者的监管依然偏软。

    “叛徒”虽然揭开了企业行贿的冰山一角。然而,约束企业行贿之手,却不能指望“叛徒”破窗。要从根本上遏制企业送礼歪风,一方面要在法律上层面上跟进,建立健全对企业行贿的处罚法规,切实约束好企业的送礼之手。另一方面,企业的请送依然能够到达,说明权力仍有出轨的空间。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笼子,也是必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