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4家官办环评机构明年脱钩 泊头率先摘“红顶”
全省14家官办环评机构将在明年6月30日前与直属单位彻底脱钩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段丽茜)“新公司的建设项目环评资质证书很快就要拿到了,这几天正忙着新旧事务交接。”5月8日,记者见到河北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郑文勇时,他已从事业单位干部变为民营企业负责人。
郑文勇原是泊头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所隶属于泊头市环保局。如今研究所的环评业务被剥离出来,推向市场。而郑文勇新成立的河北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环保部门没有隶属关系。由此,泊头市官办环评机构在全省率先摘掉“红顶”。
有环保部门背景的环评机构,我省共有14家。今年环保部提出,消除环评机构的环保部门背景,彻底解决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问题。根据要求,我省14家环评机构要在明年6月30日前与直属单位彻底脱钩。“取消官办环评机构,可以斩断内部系统间产生不正当利益输送的可能,推动环评技术服务行业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省环保厅负责人认为。
按照国家规定,建设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可否认,环保系统的环评机构有专业优势,对推动环评技术发展作出过贡献。但这些被称为“红顶中介”的环评机构,因其部门背景,在环评技术服务市场中容易取得竞争优势,破坏了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也造成评价与审批环节很难彻底分开。
“只有厘清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角色,才能保证环评的公信力和对行政审批权的制约。我们要强化监管,建立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的环评市场环境。”省环保厅负责人说。
郑文勇坦言,辞去所长职务,自己创业成立环评公司,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今后要靠自己在市场上打拼,压力比较大。过去研究所背靠环保局,活多活少不用操心,而新公司没“靠山”,要操心的事自然就多了。但同时,新公司发展的空间也大了。研究所是事业单位,环评收入全部上缴市财政,就连添置新仪器也要层层审批,束缚较多,难有大发展。
成立公司后,郑文勇首先要解决人员问题。原来研究所的环评工程师多数留在了泊头市环保局,而申请新公司的资质,要有12名以上的环评专职技术人员。于是他招兵买马,聘请了十几名专业人员。“新公司还在石家庄市设立了办事处,今后员工要靠公司盈利吃饭,业务不能局限在泊头。”他说。
近两个月,山西、湖北、深圳等地的十几家环评企业在我省进行了登记,而以前一年也没几家。对于外地企业来竞争,郑文勇认为必须积极面对:“技术实力强、工作质量高,就不怕竞争。将来,我们还要到外省市去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