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山村的美丽蜕变
——开局之年一线行·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平山县李家庄村
图为平山县李家庄村升级改造后的新民居。本报记者 张晓峰 实习生 宋 铎 摄
本报记者 周剑瑭 岳金宏 郝子朔
岗南水畔,槐香飘处。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柏油山路前行,山体转弯处,一间玻璃围墙的游客服务中心静待游客,复往前行,经过一处“同心林”,记者来到了平山县岗南镇的红色革命老区村——李家庄。
李家庄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也是2015年度河北省九大重点片区之一的西柏坡片区中核心区域重点打造的村庄。从创建美丽乡村开始的一年多时间,李家庄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变成绕山长廊拥流水,村美景幽,两大产业为脊梁,民富在望的省级美丽乡村。
多方支持
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村前是漂亮的柏坡湖和新扩建的中央统战部旧址,村里建成了民俗一条街、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村后是有花有果的樱桃、红树莓产业园。”站在规划图前,平山县岗南镇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树彦不时伸手在规划图上指点着,一脸自豪,“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咱这红色村庄建成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让乡亲们世世代代都端上致富‘金饭碗’。”
李家庄是红色老区村,因修建岗南水库,村子分批拆迁,仅留下80多户260多人,世代耕种的村民守着贫瘠的土地。虽然背山面水,风景如画,但是贫困的生活条件却难改观。
平山县委、县政府把西柏坡片区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来抓,作为重点村的李家庄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围绕省级片区建设要建成“四个示范”的目标要求,该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实推进西柏坡片区建设,初步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县农工委、移民办、扶贫办、岗南镇等有关单位的帮助下,李家庄村已经改圈改厕、破围铺路,完成了民俗一条街、村史馆、文化活动中心、污水处理、农家院改造等十几项工程。改造之前,村子里道路很不整齐,路中心不时有生活污水流过。而眼下,这些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街道、错落的花木、阵阵鸟语和袭人的花香。
依山傍水 村内景色别致迷人
李家庄整体改造的图纸,是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团队为其量身打造的。借助紧邻岗南水库的优势,李家庄在水库边上挖出一个池塘,供游客垂钓。池塘另一侧,面向水库的方向是一个景观墙,墙上排布了数排水缸。“这都是原来村民家中用来存水的,现在自来水随时供应,水缸用不着了,我们便把它们都镶嵌在景观墙上。”刘树彦说,“缸底钻出了洞,连着水管儿,等到改造完成后,水从缸口流出,很别致吧?”
景观墙旁边是按原貌复原的“大观楼”,前面新建了一个小广场,一侧还有游廊,这里平时可作为村民、游客休闲嬉戏的地方,不时还会有地方戏等演出。
村子里最值得称道的景观,应该就是那道环山长廊了。岗南镇宣传委员梁伟杰说:“这条长廊依托山体而建,又紧邻着岗南水库,在长廊上游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岗南水库的美丽风光。”
除了这些,村子里还有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柿园听鹊”、错落的多种景观树等景致,可以预见,完成改造后的李家庄,风景将是多么迷人。
村民返乡 两大产业来做支撑
然而,村庄再漂亮,如果没有产业支撑,也不能真正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目前,村里规划建设了两项主要产业,一个是樱桃种植园采摘,一个是红色文化旅游和农家乐,两个产业还能相互借力。”刘树彦介绍,“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对全村760亩地进行了流转,并做了采摘观光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谈妥了两家大企业,用‘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联系起企业和农户。今年春天,完成500亩樱桃园的建设,秋天再完成200多亩,明年就能有收入。”
据介绍,李家庄实施的是村企合作,村采摘观光产业基地集体以基础设施和服务费入股,占股份20%,农户土地流转费每年每亩1300元,由企业承担;旅游产业一期规划建设共有300多床位的31户星级农家乐,15户特色手工作坊,村集体以基础设施维护、绿化占股份10%,农户或按资产评估情况占股分红,或以租赁形式把房屋出让给企业。所有生产,由企业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能让游客吃得更放心、玩得更痛快、住得更舒心。”刘树彦说。
以前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子里都是老人和小孩。现在村子变美了,就业机会多了,许多年轻人开始回村创业。村民谷文朝夫妇以前在石家庄经营小商品,自从村子开始改造建设后,便回到村子参与农家院建设。
记者手记
李家庄村是平山县西柏坡片区“革命圣地、红色乡村、乡村风情、城市品位”理念的生动诠释。柏坡湖畔的美丽乡村建设,无论是从改善村庄环境抓起,还是从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着手,正经历着由表及里、由“外在美”向“内在美”提升的深刻变革。宜居、文明、和谐的红色美丽乡村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