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信:“公益零钱盒”无力“爱你一万年”

19.05.2015  03:38

    “公益零钱盒”在石家庄、泰安、洛阳、漳州等地出现,有时是盒子,有时是瓶子,有时是罐子。除了“外貌”,过程也几乎一模一样:爱心人士为解决市民乘坐公交车没有零钱或不好找零的难题,在公交站点投放“公益零钱盒”,每个里面放上几枚一元硬币。随后,“零钱盒”几天之内就会丢失殆尽。现在,这一幕在保定又一次上演了。(中新网 5月16日)

    尽管“公益零钱盒”挂着公益旗号,实际上它并没超越个人爱心的范畴,聚散如潮水,来得快去得疾,很难长久。诸多新闻报道也说明事实如此,“零钱盒”刚诞生,人们当成正能量感慨;随后几天,只剩徒劳地呼吁爱心要持续。

    一则,公益也是经济活动,需要符合市场规律,“零钱盒”却是反市场的。公益活动需要爱心人士付出金钱、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客流量极大的公交“零钱盒”,更是如此。为保护零钱不被偷不浪费,得有监督措施,或者安在公交车上让司机监督,或者安装监控或让附近商铺帮忙。但,这只是把爱心成本从爱心人士那里转移给司机、监控、商铺了,环节多了成本反而变高。而且,高昂的运行成本,只为了保障少则几元多则十几元零钱的安全,岂不是本末倒置的献爱心形式。

    二则,个人试图提供免费公共服务,尽管只是兑零这种需求极少的服务,也会酿成人人自己索取、只盼他人奉献的“公地悲剧”。每天都有乘客没有零钱或不好找零,他们自有解决办法,买东西换零钱,跟他人借零钱,甚至打出租、约专车。此种市场自发秩序下的解决方案,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无需个人多此一举。

    “公益零钱盒”中的零钱,本是帮助少数没零钱的乘客,现实却是,所有乘客乃至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轻而易举从中取钱。这岂不是爱心人士用一己之力供养全社会的零钱需求,恐怕首富也不堪重负。这是个人无力承担的“爱心接力”,多数人不会往“零钱盒”放零钱。或者说,就算“零钱盒”完好无损,里面的爱心也会枯竭。更可怕的是,口号越漂亮越会形成社会大众不热心公益的错觉。

    个人献爱心,用哪种方式都无可厚非,但若想形成希望他人参与的公益活动,就得考虑成本问题了。如今,“爱心零钱盒”点起“星星之火”,却需要个人、社会用高昂的成本去维持,无法多赢,只会零和。在接受道德和文明的考验之前,市场就已把“零钱盒”淘汰了,无力“爱你一万年”。因为,公益活动自有其门槛,不是号称公益就是公益,爱心人士当以此为戒,别再推波助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