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系列报道】赶考路上(二)——难忘的一课

02.09.2014  11:29

1949年3月24日,毛主席的进京赶考之路抵达涿州,因为一个小插曲而为当地政府上了一堂“市场回城,发展经济”课,65年过去了,秉承毛主席的实事求是、发展经济的思想,涿州正在朝着建设京畿文化生态名城,世界城市功能新区阔步前进。

 

翻开涿州的县志,一派繁荣景象跃然纸上,古城往来冠盖如云,车水马龙昼夜不息,好不热闹。然而在1949年3月24日黄昏,当毛主席赶考进京抵达涿州后,曾经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甚至就连一包香烟也买不到。不久,当时的县委书记王成俊被毛主席叫过去询问缘由,王成俊回答说,解放后工作千头万绪还没顾得上市场的问题,主席一听就赶紧让他把市场迁回来。

 

涿州博物馆讲解员宋红彦:主席说,工作多要抓主要的,要繁荣经济没有市场不行,百姓关心的就是我们主要做的,所以你们要赶快把市场迁回城内,这也是咱们涿县领导学的执政第一课“市场回城”。

 

市场从城内回到城外,一出一进,看似简单,但“市场回城,发展经济”的思想已经在涿州深深扎根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地就开始举办周边地区物资交流会;改革开放初期,涿州鼓励办企业、开工厂,大力发展工商业,沙发、胶带、地毯等一批民营经济脱颖而出、不断壮大。65岁王法文喜欢收藏照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留下了当时的记忆,“当时我们西河地毯厂的地毯供应到了西亚、欧洲、占领了市场,而且我们我们河北省进出口外贸公司的仓库都在这,直接从涿州到天津海关,在香港有办事处,在阿联酋有办事处,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这样了。“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墙之隔的涿州与北京的对接也驶入快车道,公交车838通到了石景山、高铁25分钟直达北京,涿州与北京距离越来越亲近。不仅如此,在承接转移中,涿州在深入研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专门聘请参与北京规划设计的两家设计单位,站在北京的视角,对涿州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调整,做好准备,开门迎客。

 

在涿州北部,一个占地1000亩,投资98亿元的301医院涿州培训保障基地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挖沟机、平土机穿梭在工地之上。

 

涿州市住建局工作人员郭欣慰:1000亩开发建设内容涵盖了医学院、康复医学研究所,应急救援训练场、培训中心还有一些配套措施,项目建成后,将是涿州市乃至河北省的医疗服务大大提升。

 

涿州市发改局投资科科长张宇飞:涿州的中心城区着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北部主要作为承接首都功能的板块,在南部松林店开发区作为产业承接板块,在我们西部,也是我们的水源地,建设中国农大产业园区,规划为现代农业板块。

 

在“市场回城”思想指引下,涿州这千年古郡正在解放思想、率先发展,按照遵循市场规律,发展地方经济的市场思维,建设京畿文化生态名城,世界城市功能新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涿州“天下第一州”的美名将更加名不虚传。(河北电台记者万强、孙兰、孙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