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精准脱贫——写在第二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
石家庄日报记者 岳金宏
金秋的田野,成方连片的果园陆续收获,给人带来希望;山洼里,规模化养殖场效益喜人;园区里,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更是让广大农户脱贫致富……
从2014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在第二个“扶贫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我市平山、赞皇、灵寿、行唐四个国家扶贫县。探访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各个村庄准确着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带领众多村民,腰包变鼓,干劲十足奔向脱贫致富路。
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
特色产业助脱贫
今年我市继续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壮大扶贫特色产业,加快脱贫出列步伐,在对贫困村重新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继续对已启动的271个贫困村(含20个重点革命老区村)进行帮扶,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5年计划脱贫6.2万人,平山县力争在2015年脱贫出列。
马家庄村是灵寿县最大的贫困村,全村350户家庭中有295户是贫困户。夏云江家就是其中之一。在该村民利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夏云江种植着20亩中华寿桃和10亩的葡萄。今年果品丰收,他赚了不少钱。
夏云江告诉记者:“俺们村各户情况不一样,帮扶时也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灵寿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种植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户意愿,想种的,乡村帮着协调流转土地,重点扶持大户规模种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能否如期实现脱贫,农民是关键。今年以来,我市扶贫系统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做到村村有产业项目,力争每个村有1-2个主导产业,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响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带动能力。
“十二五”以来,我市共形成万亩片区12个,千亩片区84个,养殖小区49个,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17家。发展核桃71.51万亩、大枣110万亩、食用菌285.5万平方米,柴鸡634.5万只、奶牛10.55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