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扶贫”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近日,京津冀三地相继召开地方“两会”。记者梳理发现,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涉及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内容,北京更注重“疏解”“人口”,天津注重“贸易”、“交通”,而河北则注重“脱贫”。据悉,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八大专项行动,确保年内1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一批贫困县摘帽出列”。(2016年01月26日《法制晚报》)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帮助贫困群众找穷根、想出路,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在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项目建设、易地移民搬迁等多方面采取帮扶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次河北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项行动,无不彰显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未来扶贫领域必将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给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贫困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生活更富裕、教育更普惠、看病更方便、出行更便捷、生态更文明……这不是虚无缥缈形而上的,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获得”,衡量着精准扶贫的直接成效。说到底,贫困群众“获得感”的多与少,就是看他们通过精准扶贫到底得到了多少便利,获得了多大的实惠。这就需要我们在精准上下功夫,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真正做到对症治疗、靶向扶贫,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但一些贫困群众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依赖思想,视党委政府的帮扶为“理所当然”,一味追求物质上的“获得感”,而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很少参与,总是“袖手旁观”,严重延缓乃至阻碍扶贫攻坚进程。实际上,这种思想意识上的贫困比物质上的贫困更为可怕,我们要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淡化“贫困意识”,鼓励和帮助他们掌握脱贫致富的门路和技术,真正提高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断掉穷根、开掘富源,彻底摆脱物质贫困、精神贫瘠。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弱,精准扶贫难度大,打好脱贫攻坚战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容丝毫懈怠。要实现以精准扶贫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自觉推进责任落实,倒排时间、强力推进、务求实效。要通过强化扶持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创业就业、实施教育医疗等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力,把握主动,积极作为,设身处地地站在贫困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真正把精准扶贫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农村贫困群众的生活好起来,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