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种植结构调整“进行时”
“2015年11月中旬,小麦、玉米、大米国内外差价每吨分别为700元、630元、760元左右。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消费增速明显放缓,稻谷供大于求,玉米阶段性过剩,高梁、大麦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国内粮价下行压力较大。国家及时启动收储措施,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趋于平稳。”11月19日,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周冠华在粮食政策新闻通气会上如是表示。
秋粮收购稳定市场预期
10月上旬,小麦市场价格一度短暂下跌;10月10日,国家明确201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小麦价格企稳回升。今年玉米在9月和10月市场价格下跌较多,随着11月1日玉米临储收购全面启动,华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已出现恢复性上涨。同时,今年中晚稻已大量上市,安徽等9省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目前市价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
据周冠华介绍,今年国家继续对部分主产区中晚稻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考虑到东北地区粳稻在10月上旬即陆续上市,为方便农民及时售粮减少损失,企业均衡收购入库,今年将东北地区粳稻收购启动时间由11月1日提前到10月10日,结束时间由3月底提前到2月底。
同时,今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确定为1元/斤。“我们主要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市场供求和价格情况,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适当调低临储价格水平,将临储价格水平尽量贴近市场,引导粮食价格回归市场。”周冠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既有利于鼓励饲料和深加工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多收粮、多用粮,促进国内玉米产业健康发展;又能保证种粮农民得到必要的种粮收益,避免出现卖粮难;同时还释放信号,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逐步改善玉米供求关系,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今年玉米收购不再放宽生霉粒含量质量标准,生霉粒含量要求在2%以内,不达标的玉米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组织收购。今年玉米临储收购政策执行时间调整为2015年11日至2016年4月30日,比以往提前20多天。
收储资金“弹药”充足
据介绍,今年临时收储办法实行“一主多辅”、“四个共同”,即继续由中储粮总公司作为收储主体,通过其直属库和委托收储库点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中粮集团、中纺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作为收购辅助主体。地方委托收储库点收购所需贷款继续由中储粮直属库统贷统还;其他集团由其子公司或直属企业向当地农业发展银行独立贷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一部副总经理李楠表示,该行今年准备了3300亿元信贷资金,保证秋粮收购资金需要。截至11月15日,内蒙古、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省粮食局、中储粮公司及农发行共同认定收储库点2469个,承贷企业191户。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粮食供给总体宽松、库存持续高企、仓容紧张的形势下,今年委托收购库点资质要求进一步收紧。目前东北地区已安排玉米临储收购库点2958个,截至11月15日,共收购玉米611万吨,目前可利用空仓总收储能力在8000万吨。
“今年参与秋粮收购的所有库点,全部推广使用‘一卡通’系统:农民在委托点售粮,资金由中储粮直属库直接通过网银支付结算,将粮款直接转到售粮人账户,彻底解决‘打白条’问题。”中储粮总公司购销计划部副部长索学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据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孙志介绍,2015年,中央财政拨付150亿元用于支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安排产粮油大县奖金372亿元,比2014年增加21亿元。包括东北三省一区在内的13个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全额由中央财政负担,近期已将2016年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财政补助全部提前下达地方。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进行时”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告诉记者,今年秋冬种进展顺利,苗情长势较好。预计今年秋冬种粮食面积增加130多万亩,其中冬小麦增加60多万亩。受政策调整、种植效益下降的影响,今年黄淮海和长江流域等地继续调减棉花面积,长江中下游地区调减油菜面积。
“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的根本任务,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也是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潘文博表示,近期农业部制定了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等玉米非优势产区在内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考虑“十三五”期间调整种植业结构。今年农业部安排了3亿元资金在“三北”地区选择30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安排专项资金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等四、五积温带地区开展粮豆轮作试点,探索用地养地结合的种植模式。
“各地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玉米库存压力较大的东北地区,今年调减高纬度、干旱地区玉米面积300多万亩,改种耐旱的大豆、杂粮、薯类作物。‘三北’农牧交错区,按照以养定种、农牧结合的思路,调减籽粒玉米,改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潘文博表示,明年“镰刀弯”地区特别是东北将调减玉米1000万亩以上,选择替代种植作物;重点落实“粮改饲”补助和构建合理轮作体系的补助,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