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举行第八届本科毕业生德育论文答辩

14.06.2017  12:43

6月8日下午,公共教学楼D座的六个教室里不时响起阵阵的掌声,教育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以专业为单位在这里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现场答辩——本科毕业生“德育论文答辩”。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思想政治、品德修养、校规法纪、心理发展等教育情况,以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形成个人德育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形式,向答辩委员会成员、班级同学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做出评价的学校教育形式。答辩伊始,大屏幕就展现了各班精心制作的“那些年我们走过的青春师大”视频,年级大会、组织春游、顶岗实习、毕业拍照等,一幅幅熟悉的画面记录了大家成长的时光。大一的青涩,大二的活跃,大三的执着,大四的沉稳,无一不让大家为之动容。

在这场特殊的答辩中,少了毕业论文答辩的紧张,多了四年青春回忆的淡然。毕业班丁磊同学说:是老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无私奉献,是同学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同窗之情,是舍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朋友情谊。教育学专业的郑颖同学即使面对考研失利,找工作碰壁的情境,仍不改初心,愈挫愈勇,最终在自己的家乡找到了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回顾自己的大学四年,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也尽力去尝试了所有事情,为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教育管理专业的史乐乐同学作为班长回忆在大学期间致力于班级服务和班级建设的事宜,如何将25颗心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如何带领25同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班级的荣誉,不是一个人的骄傲,而是每个人努力的成果,是整个教育学院的荣光。心理学专业的马牧原同学结合自己顶岗实习的经历,生动形象的阐明了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必要性,并深深的感谢了大学四年老师对自己的帮助与支持。

德育论文答辩是师生们四年情感的凝结与升华。每位学生陈述后,老师们都满怀深情地对每位同学提出希冀和鼓励。在整个答辩环节中,我们听到最多的莫过于感谢二字。感谢老师四年的陪伴,感谢同学四年的帮助,感谢舍友四年的支持,现场弥漫着留恋的气息,表达着彼此的不舍。教育学院院长薛彦华老师亲切的说道,四年,我看到了大家从懵懂走向了成熟,从稚嫩走向了稳重。不仅仅是你们要感谢我们,我们也要感谢你们,师生是一体的,师生的情分是永存的。大家都对教育都有了自己的进一步思考,相信你们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也终将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教育学院的大门也永远为大家敞开,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答辩环节结束后,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为每位同学赠送了装订成册的德育论文集;学院领导表达了对毕业生的殷切期望和祝福;最后毕业生集体宣誓:将秉承怀天下、求真知的校训,牢记师长教诲,不负父母期盼,明礼守纪,自立自强,共筑中国之梦,争做社会栋梁。

整个答辩活动历时2个多月。答辩前,党员教师指导德育论文的写作;答辩中,毕业生全体参与、低年级同学现场聆听;答辩后,学院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反馈。学院领导及24位学生喜爱的党员老师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德育答辩成为教育学院毕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给毕业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答辩活动是教育学院自2010年开展本科毕业生“德育论文答辩”以来的第八届答辩活动。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答辩活动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此项活动获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学院总结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与成效,探索新形势下工作途径与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出台了《教育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包括精神文化育人:通过学校校史参观、学院院史讲述、邓颖超精神研讨、核心价值观教育、专家讲座等活动项目,丰富学生精神追求层次;制度文化育人: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悉学校各种管理制度、规定,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特色文化育人:通过学院特色文化项目,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建设。如德育答辩、职业素养提升工程、朋辈教育、开学(毕业)典礼、科技文化艺术节、女生节、师生趣味运动会等项目。

(供稿:教育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