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解读:摸清土地资源家底

27.06.2014  15:27

做好土地调查 夯实管理之基 服务全省发展

  ■阅读提示

  河北摸清18.85万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状况,为科学管地、用地、节地提供重要依据。全省首次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三级数据互联共享,为国土资源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取得,都与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密切相关。

  2007年7月1日,河北省启动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组织58支专业队伍,投入近万名管理和技术人员,利用三年时间,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地类、面积和权属,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掌握了全省18.85万平方公里土地利用情况。今后,这些数据将实时更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次调查作用大——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夯实土地管理基础

  土地,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开展土地调查,是掌握真实准确土地资源数据、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特殊作用的重要基础。

  据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开展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但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很大。进行第二次土地调查,摸清土地资源家底,显得十分必要。

  按照统一部署,省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由省国土资源厅主管副厅长任主任的办公室,下设协调组、综合组、农村组、城镇组、系统组和专家组,全面负责二次土地调查各方面工作。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省制定了《河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河北省城镇地籍调查技术细则》等技术规范,严格技术要求,规范调查队伍,培训作业人员,并成立了工作督导组和技术咨询组,坚决纠正和查处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确保土地调查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从而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益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定位、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效率大大提升。调查首次采取覆盖全省的遥感影像调查底图,应用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定位技术和低空数字测绘航空摄影系统,提高了测绘精度,保障了成果质量。